据网友“梦瑶”称:
近期在其所在城市的某一条“观光大道”上接连发生多起摩托车交通事故,事故虽然没有被媒体报道并见到警情通报;但作为摩托车爱好者,其已经在相关摩托交流群里看到后续,三起交通事故至少确定有两起造成司机死亡,另一起尚未确认。涉事车型有一辆越野拉力车,其余均为仿赛车型,且死者均为年轻人。
这是没有什么知名度的“机车爱好者”的案例,有一定知名度的“机车网红”在近一年里也走了好几个。
有些摩托车爱好者、博主或品牌的关注焦点总是放在推动禁限摩和摩托车13年报废规定方面,然而这两个问题的根源都是摩托车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率!想要解决难题则需要从根源切入,笔者认为驾驶证分级已经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同时所有视频平台均应当对摩托车相关资讯进行严格审核!
笔者近期被网友转发多条摩托车博主发布的视频内容,并且均在评论区@到相关城市的交通警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可以明确相关摩托车视频博主均系未成年人!可是这样的视频竟然可以通过审核并发布,在获得诸多“转赞评”之后竟然无人问津。
而就是这样的视频审核机制让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未成年人成为所谓的“机车博主。”进而影响到更多同类的未成年人。
驾驶证有必要分级,司机年龄和车辆性能应当合理匹配。
D、E、F是三类摩托车驾驶证,对应准驾车型是所有摩托车、普通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含三轮车);这三类摩托车驾驶证都是满18岁就能报考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没有问题,但是应当进一步细分。
有些家境相对殷实的家庭会比较纵容孩子,而被过度纵容的孩子往往叛逆;于是许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能开上性能非常强悍的“赛级摩托车!”这些摩托车以仿赛车型最受年轻人的欢迎,究其原因正是车型命名中带有“赛”的属性,其迎合了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态。
同时摩托车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尤其是在国产摩托车形成气候之后。
激烈的竞争让车辆价格越来越低,完善的金融方案可以让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年轻人也敢于以0首付的方式去购买一辆摩托车。
而现在以三五万元即可购买到百公里加速可以达到3秒级别的超高性能摩托车,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F1方程式赛车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也就是2秒级别,MOTO GP的摩托车顶级赛事的车辆也不过是如此水平。而这些专业赛事里的赛车手实际比航天员还要稀缺,想要能够驾驭这些“性能猛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科学系统的艰苦训练的;反之,这些在昨天可能还在骑行车的年轻人在今天就拿到了这种“性能猛兽,”从这一刻开始,他们都在和死神进行危险的拉扯。
不应该这样下去了。
摩托车驾驶证应当再细分等级,F摩托车驾驶证可以不用分。
D/E摩托车驾驶证应当分为1、2、3等级,首次申领的摩托车驾驶证只应该是D1或E1,其对应的准驾车型不变;但是准驾车型一定要限制功率,比如最大功率不能超过10kW,同时极速也应当进行限制,可参考摩托车80km/h的限速将速度设置为100km/h或更低。
在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实习期后,只要期间没有一次性记满12分的记录或者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届时则可以自动升级至D2或E2,以此类推。
让时间沉淀情绪、让骑手持续成长,待到成熟的时候再驾驶这些“性能猛兽”应当可以有效降低摩托车的交通事故率。
摩托车驾驶证的车型与性能限制应当考虑到驾驶证的报考成本、对应准驾车型的购置成本,以及主要用户的用户画像;摩托车是一种自带“叛逆”特点的交通工具,主力通勤车型的性能普遍低,低于10kW是正常标准;反之,功率过高的摩托车则是典型的“叛逆玩具,”而这些车正在批量走向年轻人。
年轻人总是冲动的,是叛逆不羁的,是不应该接触到这些车辆的。
所以现在不应该再沿用老的方案,应当依据摩托车产业发展、市场变化和用户人群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恰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