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大国。为了这一刻,中国汽车等了70年。然而,如何把“大”真正变成“强”,则是一个更漫长的课题,它离不开汽车文化的滋养。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比亚迪要蹚出一条路来。比亚迪于本月在郑州启动的全地形赛车场,抑或是其重塑中国汽车文化的关键一步。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发布会上分享的一组数据发人深思。他表示,两年前,团队去匈牙利考察时发现,匈牙利的赛道数量是19条,且包含了一条F1赛道。与人口900多万,一年只卖十几万台车的匈牙利相比,中国有14亿人口,但正在运营的赛车场只有21个。“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只有极少数人体验过赛道,大多数人只能在电子世界风驰电掣。”李云飞说。
据悉,比亚迪在郑州的全地形赛车场的赛道全长1810米,专为新能源设计,涵盖从沙坡、模拟冰道再到越野场景的多样地形。正是通过结合专业设施与极限驾驶场景,比亚迪试图将汽车文化大众化,不再让赛道只是少数人的游乐场。
这是比亚迪的初衷,也是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创新与突破。
打造“全民赛道”,好技术要人人可享
众所周知,传统赛车场往往因门槛高、预约难、项目少,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比亚迪反其道而行,打造“全民赛道”——包括赛道、悬天沙坡、模拟冰道、低摩擦环形道、越野区(27个项目)、浮水区、智能驾驶区以及“万能空间”。无论是专业车手还是普通汽车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体验项目。
在低摩擦环形道,不管是海狮07还是腾势Z9GT的车主,都能更直观地感受比亚迪毫秒级的电控响应、车身稳定系统的技术实力,漂移乐趣也不再是专业车手的专属;另外,模拟冰道实则是通过模拟被动失控场景,让用户在复现的危险场景中学会失控救车,让北欧驾照必考的安全技能成为全民可体验的“保命技巧”;还有众多独家赛车场新玩法期待大家来尝鲜。
这背后所体现的正是比亚迪“科技为所有人”的愿景,不要让技术创新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所有抽象的技术参数应该被转化为大众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
“浓缩版中国国家地理”背后,是地形复刻技术的创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传统赛车场的设计,比亚迪将全国特色地形搬进赛车场,打造浮水航行、沙漠冲坡等特色地形。李云飞在发布会上形容比亚迪的赛车场是一部“浓缩版的中国国家地理”。
郑州全地形赛车场能够精准复刻沙漠、冰原等不同地形,背后其实是10余项专利技术的支撑,涉及材料学、工程学、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比如,沙坡区的沙子配比经过了精准的测算,是比亚迪研发团队远赴阿拉善做沙漠采样分析后,历经百次测试确定沙型为小粒径细沙与坡度。据悉,沙坡区的坡面垂直高度为29.6米,坡度28°,整体填充了6200吨精准配比的沙子。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郑州赛车场的“镇场之宝”,拿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目前最大最高的冲沙测试场。
再比如,模拟冰道原理是以湿抛光水泥面模拟冰雪路面,通过可移动抽板模拟被动失控的场景。这项由比亚迪联合航天设计院自主研发的场景技术,不仅打破国外材料垄断,更成为主动安全技术的“立体展示窗”。
可以说,全地形赛车场不仅彰显了比亚迪作为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尖端技术,以上种种技术创新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特殊场景构建领域的科技实力。
新能源汽车文化结合旅游体验,形成“赛车+”经济生态圈
近年来,赛道经济已经从原先只靠门票、赞助商和版权费的单一赛事运营向多元产业生态升级。赛车场通过吸引周边城市客流,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赛车+”的经济生态圈。
对于比亚迪而言,依托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新开业的全地形赛车场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将赛道文化升级为一场带动旅游、商业、文化的全域经济盛宴。比如举办赛车嘉年华等活动,融合音乐、美食等元素,丰富旅游体验内容,实现“以赛促旅,以旅兴赛”的文旅融合发展。
同时,赛车场还可以与郑州当地周边的历史文化景点,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联动,设计特色旅游路线。例如游客在郑州体验赛车乐趣的同时,还能游览嵩山、少林寺等知名景点,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此外,赛车场的运营还能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汽车零部件制造、维修保养、赛车培训等,形成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生态,为地方经济持续注入新动力。
最后
中国汽车运动文化的兴盛是汽车大国迈向强国的“成人礼”。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绝非简单的场景叠加,而是汽车体验生态的重构升级。既是新能源技术展示窗口,也是汽车文化大众化桥梁,全地形赛车场的建设无疑为中国汽车文化和产业的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