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乐山日报
“ 牛”劲十足 草禾山川
打造生态肉牛全产业链
■ 记者 黄曦 文/图
▶▶在沙湾区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山草坡上,一座现代化的生态牧场正悄然改写传统养殖业的印象。乐山草禾山川畜牧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建成占地17亩的高标准牧场,目前存栏200头高端肉牛。这家企业不仅致力于生产“安全、好吃、有营养”的优质生态牛肉,更以创新技术和产业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
饲养员在喂食和牛
草禾山川牧场的牛舍
制料车间的秸秆
科技创新破解养殖难题
近日,记者走进草禾山川的牧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群毛色光亮、体型健硕的优质肉牛。公司总经理陈昕介绍,牧场主要养殖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和牛、荷斯坦牛等国际高端肉牛品种。
“我们通过严格的谷饲管理,使它们的脂肪和肌肉能够均匀沉积,形成漂亮的大理石花纹,风味更佳。”陈昕指着正在进食的牛群说,牧场采用秸秆粗饲料加玉米、豆粕等谷物饲料,形成科学合理的日粮,适口性好、消化吸收转化率高,让“秸秆变蛋白”。
传统养牛场往往“臭气熏天”,但草禾山川牧场却实现了“零排放、无臭味、无蚊蝇”的突破,这一转变得益于多项核心技术。
“我们企业研发了新一代动保产品技术,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对整个牧场形成一个全方位防疫屏障,该产品无色、无味、无刺激、无腐蚀,使用后牧场养殖及环境无臭味、无蚊蝇,更重要的是除菌杀毒、形成防疫屏障,实现生态养殖。”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生物菌动态分解技术,实现了粪污零排放,零污染且无臭味、无蚊蝇,同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我们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肉牛在牧场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时影像采集和获取生产养殖、饲喂管理、防疫管理等数据,实现肉牛个体身份可识别、肉牛生物资产可确权和可监管。”陈昕自豪地说。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企业积极吸纳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从牧场建设到运营就有100多万元人工支出,并长期雇佣本村饲养人员、长期使用本村零工,向本村收储废弃秸秆,全面带动村民增收。
“过去秸秆要么当柴烧,要么烂在地里。”沙湾区踏水镇蜜蜂村的张大爷说,“现在牧场回收我家那几亩地的秸秆,真没想到秸秆还能挣钱。”
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可期
谈及未来发展,陈昕介绍,公司计划推广“适度规模、村村分布、连农带农”发展模式。在踏水镇铁寨村的新牧场,公司就提供技术、种牛和运营支持,村集体和农户参与养殖,形成利益共同体。“我们计划在沙湾区各乡镇推广这种合作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陈昕表示。
站在牧场的高处,陈昕表示,待沙湾区肉牛养殖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将在乐山投资建设新一代模块化生态肉牛屠宰场,实现养牛、屠宰加工、牛肉销售的一二三产联动,让沙湾高端生态牛肉走出乐山,走向全国,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沙湾产”的高品质牛肉。目前,公司已建设了从牧场到餐桌的牛肉餐饮品牌——草禾山川,自产自销,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牛肉。
“乐山的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大,但高品质供给不足。”陈昕表示,下一步,公司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并开发牛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夕阳西下,牧场的喷雾系统再次启动,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这座现代化的生态牧场,正像这道彩虹一样,为当地农业发展描绘出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