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取代设计师?全球10位顶尖创意者给出答案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2 09:05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从创意碰撞到模型生成,再到最终落地……AI,在提升设计效率的同时,也给“设计师”这一角色带来新的挑战。当AI逐渐取代创意过程中的部分工作,我们不得不思考——设计师会被取代吗?未来的设计行业将如何发展?

DECO独家采访全球顶尖的设计师、创意总监、艺术家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的主理人们,与他们探讨“AI”与未来——AI不仅是工具,更是时代的镜像。在2025年米兰国际设计周,这些创意者们也用他们作品直观地证明着这一态度。他们相信,在充斥着图像、扁平化的屏幕世界里,人类对实体的体验正变得迫切且重要:我们需要体验物体的重量、存在……以及实际发生互动的感受。因此,关于“AI”探讨的核心,其实在于“我们希望在设计中保留怎样的人性”。



荣获2025 EDIDA国际设计大奖年度设计师的Faye Toogood,是当今英国设计界最杰出的创意人才之一,她在时装、艺术与室内设计不同领域都游刃有余,物质性和情感性一直是其创作的基础。随着数字工具日益普及,她转向研究情感,重申身体、手和感官的作用。

Toogood擅于抓取创作中的不完美性与触感,从而去抵抗算法的精确性,“我不排斥科技,但更注重设计的人性面。我的重点是为作品增添更丰富的人性色彩。”在今年米兰设计周上,她通过作品表面的手绘纹理以及富有质感的雕塑肌理,来抵御数字设计的光鲜完美,邀请往来参观者去触摸、去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Faye Toogood为Tacchini设计的Bread & Butter沙发和边桌组合家具,灵感源于日常仪式的亲密感,在雕塑形态中展现分享食物的幸福感。

tacchini.it

t-o-o-g-o-o-d.com

○点击返回


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意大利版ELLE DECOR携手知名设计师兼策展人Patricia Urquiola,于Palazzo Bovara呈现特展“Alchemica”,以炼金术为线索,通过三重沉浸式场景解构家居空间的进化。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Patricia Urquiola以清醒的目光审视着设计领域这一关键转折点。她认为,在这个时刻,新兴技术必须学会与漫长的创作周期、复杂的工艺流程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共存。对Urquiola而言,创意是一个由错误、延续与蜕变共同塑造的过程,而她的设计则始终呼应着时代的复杂性,将物理、文化与数字维度交织在一起。

谈及人工智能,她强调审慎融合的必要性。尽管对AI的表现潜力充满好奇,但她警告不要让它取代那些缓慢而深沉的思考过程,“这些正是设计核心所在”。 在她的创作中,人始终是核心;她认为,AI不是替代者、而是协作伙伴,属于不断进化的创意过程中的众多工具之一。


今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期间,Patricia Urquiola在Cassina展厅推出全新座席系统。在与Cassina的合作中,她希望通过数字创作者的视频去呈现那些不属于现实世界的新语言与悖论式的视觉感知。

casaornella.com

○点击返回


在探索技术与情感的对话中,从研究到视觉开发,Nendo工作室创始人佐藤大将AI视为创作过程中的辅助工具。“AI是设计师的必备工具,能够加速研究和情绪模型制作,但很难用它做出真正原创的东西。”同时,他强调设计可能会源于不完美、源于欢乐的意外,也有可能源于人类的情商,但这些品质AI尚未掌握,“设计始终关乎情感,不仅是技法和解决问题。设计之美来自不完美,来自愉快的错误,这是AI无法复现的。”

对佐藤大而言,数字媒介的角色是辅助而非取代人类敏感性。在Kasumi项目中,他将这一理念转化为物质形态。Kasumi在日文中指代“雾”,将两片深浅不一的染色薄板叠搭,然后运用创新技术处理,使板面呈现模糊柔和的木质粒纹,给人以温度的质感与体验。


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佐藤大为Alpi研发的全新木板饰面Kasumi,灵感源自雾霭,采用精妙的分层染色工艺。

alpi.it

nendo.jp

○点击返回


虽然Missoni会使用AI处理文案等基础任务,但对AI在创作中的作用,她持有持谨慎态度,“AI无法取代研究或本能,它给出的答案很像客观事实,但缺乏个性化。”Missoni的作品一直在强调情感、直觉和肉眼观察的永恒力量,提醒着“美存在于被机器忽视的细节中”。 对她而言,风格和视野的微妙之处仍需亲自品味。


Missoni推出Airbrushed项目,携手摩托车喷绘艺术家,用大胆色彩改造中古家具。此项目主要强调在量产化世界中,升级循环、手工艺和精心策展的意义,灵感来自其母亲Angela和祖母Rosita对中古物件的热爱以及收藏的缤纷多样的藏品。

maccapani.store

○点击返回


Bay和Gohar很清楚AI的局限,尤其是在情感与物质根基深厚的创意领域。但Gohar担忧AI会窄化人类的体验,“我们的世界看似不断扩大,信息资源无比丰富,实则正在收缩。一切感觉都充满预设感,不断扼杀好奇心。AI和算法只是反馈你寻找的内容,确认你想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这会使人越来越极端,陷入有害的孤立状态。”相比之下,她们于今年米兰设计周合作呈现的装置,则是强调共同分享的感官时刻,而这些体验根植于真实生活,则展现了设计的恒久力量。


Marimekko创意总监Rebekka Bay与艺术家Laila Gohar合作呈现All the Things You Do in Bed,这是一个将剧院改造为巨型梦幻卧室的沉浸式装置,邀请参观者品尝蛋糕,躺下来聊天、休息,与实物重建亲密联系。相对于数字内容饱和的当代生活,此装置提供了感性的触觉体验。

marimekko.com

lailagohar.com

○点击返回


今年米兰设计周期间,意大利双人组Formafantasma在Giorgio Gaber抒情剧院以戏剧表演与装置艺术的形式诠释“Staging Modernity演绎现代性”的内核。他们试图将家居环境重新定义为工业化的“居住机器”,使其摆脱传统桎梏。

在这一场景下,这对设计师对人工智能提出了清晰而富有政治意味的看法。Andrea Trimarchi表示:“从AI中拯救我们的将是当下的时空。”他强调人类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承认AI在数据研究中的实用性,但Formafantasma团队对其更广泛的影响深感忧虑。他们拒绝将AI拟人化,呼吁人们将关注焦点从“AI可能带来的体验”转向“AI实际需要的代价”。而“Staging Modernity演绎现代性”艺术装置,不仅是一场设计宣言,更成为一个平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与技术、权力及所处系统的关系。


这件设立于剧场内的“Staging Modernity演绎现代性”装置,将库存旧家具视为舞台上的演员,邀请观者思考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展现方式。

cassina.com

formafantasma.com

○点击返回


谈到AI在设计领域影响力日趋上升,Cristian Mohaded认为人们对于手工的认知程度是与年龄层的差异相关联的,“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的纯手工作品非常稀奇。”他认为,手工艺的稀缺性正改变着人们对工艺品的价值评估。

尽管工作室里的年轻伙伴们越来越依赖AI,但Mohaded仍坚持以一种更缓慢、更具触感的本能状态去创作方式。对他而言,创作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他的作品始终强调直觉、物质性和人类存在感的重要意义。


Cristian Mohaded为Louis Vuitton的Object Nomodes系列创作作品,包括桌子、扶手椅、沙发和地毯,融合原始手作风格与现代感。

louisvuitton.com

cristianmohaded.com

○点击返回


在Hannes Peer看来,AI正成为叩问设计体系本质的媒介,这是一场关于数字与物理、自然与工业世界如何联结的沉思,但他更强调保持批判立场的重要性,“必须步步追问”。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他与Margraf合作打造Crash项目,围绕大理石构建了一个极具批判性的叙事,将其从单纯的覆面材料升华为建筑本体。该装置并未展示具体产品,而是提出一个概念性反思,质疑技术的角色与设计的未来。“我们以挑衅性构想开场,打造一个由机器人独立作业的大理石采石场,而且相关视频获得了近50万次的观看。”Peer说道。


Hannes Peer为Margraf设计的概念装置在Spazio BIG Santa Marta展出,通过大理石的形态转变探讨物质与意义的张力。

margraf.it

hannespeer.com

○点击返回


Diesel创始人兼时装设计师Renzo Rosso,一直以来都将人工智能视为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工具。他坦言:“我是AI的拥趸。”过去八年间,Rosso已将AI深度整合至公司各环节,“如今AI帮助管理层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将精力投入创造性领域并实现协同增效,从而激发团队能量与创意潜能。”Diesel内部AI系统实现了跨部门无缝沟通,确保信息一致性并提升协作效率。不过Rosso也清醒认识到,目前AI在创意研发和法律领域的局限,但他也强调AI并不能削弱创造力。


在2025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期间,Diesel于圣巴比拉广场打造的限时沉浸空间中,一件与Moroso合作设计、名为“Iron Maiden”的银色沙发装置在丹宁布料的环绕中格外醒目,完美诠释前卫大胆的品牌美学。

diesel.com

○点击返回


尽管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日益流行,但Paggini并不视其为威胁,而是认为这是促进人类重新思考创作方式的契机。对她而言,真正的危险在于将表象误认为本质。“风险在于错把表皮当成真实形象。真正的挑战是设计出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在这个数字呈现泛滥的时代,她也试图通过作品去提醒大家——意义不在于所见,而在于所感。


每年固定在米兰设计周亮相的生活项目Casaornella今年迈入第三章,Mariavittoria Paggini再次诠释了她对设计的理解:一项开放而强调参与感的行为。折衷主义的情感语言,呈现地中海的精神气质,呼唤慢节奏的生活真谛。通过与多个品牌的合作,Paggini邀请访客进入一个敢于展现个性、大胆且共享的设计空间。

casaornella.com

○点击返回



摄影|Valentina Sommariva

撰文|Alice Ida

翻译|唐能

编辑|李凌云

新媒体编辑|唐娟

设计|Darki

部分图片|由各品牌提供


看了这一期关于AI的专题后,你对于AI是否有新的理解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封面故事|霍思燕:盛放的日子

他改造传统普利亚石屋,揭开“老钱”家居的DNA密码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