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营艺术馆扮靓城市文化名片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2 09:03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牟 婷

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民营艺术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构成,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筑形态的文化符号

一座城市的符号通常是能够代表和体现城市独特文化内涵与风貌的元素。民营艺术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其定位。艺术馆的外观建筑形态是城市历史元素转化的视觉标志,如苏州博物馆,以黛瓦粉墙为原型,用几何化的白色墙体与灰色铝合金“窗花”重构江南民居意象,其建筑本身成为明清吴地文化的标志;北京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变迁,建筑本身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风貌;上海龙美术馆是最具建筑标志性的艺术馆,它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的煤仓钢结构与混凝土基座,以“反华丽重本质”的建筑语言重新定义了艺术馆的属性,成为黄浦江畔视觉的符号。

南京保留了大量民国建筑及文化遗产。近年来,政府在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改造,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结构与外观,采用了“微更新”策略,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南京宝龙艺术中心改造,保留了原有的红砖肌理,通过“L形玻璃走廊”将两栋建筑串联,夜晚让展厅灯光成为“建筑内部的心跳”,成为游客镜头中最有故事的艺术馆;遇见博物馆改造后,白天金属网过滤的光线在红墙上投下细密阴影,夜晚内部展厅的灯光透过网孔形成“星轨”效果,入口处特意保留的巨型齿轮装置,被艺术家涂抹成明黄色,游客戏称其为“能转动的艺术大门”;河西金鹰美术馆,当夕阳西下时,玻璃幕墙反射的金光与展厅内的艺术装置形成“天地对话”,被《时代建筑》评为“重新定义了南京的垂直文化维度”。从南京颐和路的民国公馆到滨江的工业绣带,大量民营艺术馆的存在,如同城市的“活体基因库”,通过外观设计、空间重构、价值传导与社会互动,为城市多维赋能,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南京文旅数据显示,2024年因艺术馆的外观打卡带动了周边消费达12.7亿元,形成“建筑美学—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正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所言:“当一座城市的艺术馆外立面开始讲故事,这座城市便拥有了用建筑书写历史的能力。”

艺术馆的功能定位

艺术馆之所以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绝非仅靠建筑外观的视觉效应,而是通过“硬件地标性+内容独特性+文化连接性+运营可持续性”的思维联动,将艺术转化为城市精神的具象表达。

民营艺术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以藏品体系和展览策划,勾勒城市的文化基因图谱。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以全球艺术为核心,陈列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的本土创作,其中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直接成为中西部文化的视觉象征;苏州博物馆的“吴门书画”特藏,通过文徵明、沈周等人的作品,将江南文人传统化为可感知的文化脉络;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的“建筑徒步”活动,引导市民在园林中解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使艺术馆成为城市公共教育的延伸;英国伦敦白立方美术馆伯蒙赛空间定期与周边社区合作,与市民互动,邀请移民群体用艺术讲述身份故事,让艺术馆成为社会融合的纽带;广州美术馆的“岭南画派”特藏,通过高剑父、关山月等作品,构建起从近代革新到当代转型的地域艺术脉络,观众可通过藏品直接触摸珠三角的文化性格;上海双年展以“城市之窗”为定位,近年引入53个国家的艺术家,其中40%的参展项目聚焦城市议题,推动上海成为亚太艺术交流的枢纽;卢浮宫阿布扎比艺术馆通过特许授权模式,将法国文化遗产与中东石油资本结合,开馆首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成为阿布扎比从“石油城市向文化之都”转型的关键推手。

当一座城市的民营艺术馆不再仅是艺术品的陈列空间,而是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精英与大众、本土与国际的文化生态枢纽时,其作为城市名片的价值才能真正显现。

构建民营艺术馆的国际话语权

民营艺术馆的内容视野决定了城市文化名片的辐射半径,其核心在于本土议题的国际化表达,走出国门,建立多层次国际合作渠道、战略联盟,已逐步成为部分民营艺术馆的共识。

实践中,首先应该考虑民营艺术馆的定位与使命,要构建国际话语权,需要明确自己的特色,通过国际舞台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被广泛接受。比如专注于本土文化、现代文化或者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要注意的是,避免过于本土化而缺乏国际视角,或者盲目迎合西方审美。民营艺术馆应该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找到与国际对话的切入点,搭建对话平台,构建全球语境下的本土表达,还要避免单一的“文化展示”模式,而是通过主题化、概念化的策展思路,将本土艺术融入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现代科技如VR、AR、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线上展示,打破物理空间限制,用中国文化吸引全球观众。

南京是联合国公认的文化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都是我们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条件。民营艺术馆应该主动做文化的传播者,要坚守文化自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让艺术品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