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的儿子杨阳洋去香港上学后,生活就像按了快进键,变化大得让老父亲既心疼又欣慰。刚到香港时,杨威为了让儿子赶紧适应新环境,直接给他和姥姥安排了公寓式酒店,啥都包,水电费不用操心,灯泡坏了有人修,水龙头漏了有人管,日子过得跟度假似的。可这回暑假后,杨阳洋正式迈进高中,父子俩得面对现实了——酒店住不下去,得换成普通租房,啥都得自己来,这开销和麻烦事可不小!
杨阳洋和姥姥的新家是个普通出租房,签了合同,拿了钥匙,啥都得自己动手。床垫得自己换,水电燃气费得自己交,连买菜做饭都得精打细算。杨威说,这仨费用就像“三座大山”压在心头,家底再厚也得悠着点。过去在酒店,啥都不用管,日子轻松得像在云端。现在租房,柴米油盐样样得算计,生活一下子变得“接地气”。
刚搬进新家,家里啥都缺。杨威带着儿子去超市,爷俩推着小车,买锅碗瓢盆、买菜买米,样样都得挑便宜的。杨阳洋以前在武汉,啥都不用操心,买瓶水都挑贵的。现在他知道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买东西会货比三家,学会了精打细算。杨威看着儿子这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趟香港没白来。
夏天香港热得不行,空调是少不了的。杨阳洋放学回家,会主动把空调调到26度,够凉快就行。以前在武汉,他都是开23度、24度,图个舒服。现在他明白,省一点是一点。杨威说,儿子这点小改变,让他觉得孩子真长大了。
晚上吃完饭,杨阳洋还会主动收拾桌子,把不用的灯全关了。香港晚上窗外亮堂,家里不用开太多灯。祖孙俩看书时,只开沙发边的小台灯,客厅和厨房的灯全关,省电省到骨子里。杨威笑说,这执行力比他还强,儿子真是“开窍”了。
杨阳洋不仅会省钱,还开始帮姥姥干活。以前在武汉,他是“甩手掌柜”,啥家务都不碰。现在他会帮姥姥洗碗、做饭,偶尔还炒个菜。杨威感慨,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儿子现在连做饭的油盐酱醋都会算计了。这变化让杨威觉得,孩子出去闯一闯,真的不一样。
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得吓人。杨威算了笔账,光房租、水电、燃气、买菜,每个月开销就够他喝一壶的。香港的物价比武汉高不少,一瓶矿泉水都能贵出好几块。杨威说,虽然花钱多,但他觉得值。儿子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过日子,这些是钱买不来的。
杨阳洋的变化还不止这些。他开始认真学习,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以前在武汉,他可能还觉得爸妈的钱花不完。现在他明白,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换来的。杨威说,儿子现在会主动跟他说学习计划,还会跟姥姥讨论怎么省钱。这懂事的模样,让杨威觉得再花多少钱都值得。
香港的生活节奏快,杨阳洋和姥姥每天忙得像陀螺。早上起来,姥姥做饭,杨阳洋收拾房间,祖孙俩分工明确。晚上吃完饭,俩人还会一起看书、聊天,日子过得简单但充实。杨威说,姥姥陪读是个大功臣,孩子有姥姥看着,他放心不少。
杨威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儿子一直留在武汉,会不会还是那个啥都不管的大少爷?去了香港,生活逼着他长大,逼着他学会照顾自己。杨威觉得,这趟香港行虽然花钱多,但换来的是儿子实打实的成长。他常跟朋友说,孩子得放出去历练,不然永远不知道生活的滋味。
杨阳洋的成长让杨威很有感触。他觉得,香港的生活虽然贵,但让儿子学会了独立和节约,这比啥都重要。杨威说,孩子现在知道货比三家,知道关灯省电,还知道帮姥姥干活,这些小事加起来,就是大进步。他相信,只要儿子学习再努把力,未来肯定差不了。
生活成本高,确实让杨威有点压力,但他从不抱怨。他觉得,孩子能有这样的变化,花再多钱也值。杨阳洋在香港的每一天,都在学着怎么过日子,怎么做个懂事的人。杨威说,这比考多少分都让他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