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 一位新农人的绿色田园梦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1 20:13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巢湖南岸,袁家山脚下。百余栋银白蔬菜大棚整齐列队,在秋日的晨光中熠熠生辉。清晨的微风送来冰草的凉意、紫苏和薄荷的清香。工人们手脚麻利,采摘着鲜嫩的蔬菜。这些“药食同源”的宝贝,即将送往合肥、南京、上海。这片200亩生机勃勃的土地,是新农人阮腾云坚守十五年的绿色梦想——这里,没有化肥农药的踪迹,只有对土壤健康的虔诚守护。

走进大棚,别有洞天。 趁着这几天的高温,小型旋耕机正在加班作业,将翠绿的玉米秸秆细细粉碎,深埋土中。“看这土,多松软!”安徽腾云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阮腾云抓起一把深褐色的泥土,信心满满,“夏秋高温棚闲时,我们就种玉米。长到一人高,粉碎、深翻、灌水、闷棚。这是给土地‘进补’的秘方。”秸秆还田,悄然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结构,更让作物自身抵抗力更强。

阮腾云(右一)正在向种植户介绍玉米秸秆还田的好处。

绿色种植,防虫治病是关键。 阮腾云有件“法宝”——高温闷棚。每年5—8月,施足有机肥深翻后,大水漫灌,紧闭特制双层保温棚膜。烈日下,棚内温度直冲70度以上,持续高温蒸汽,成了天然的“消毒间”。“瞧,虫卵、病菌、草籽,统统焖熟了。”阮腾云推开两道大棚门,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雾气中,他指着地上熟透的草籽,“一步到位,不留半点化学残留。”

小型旋耕机正在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阮腾云的蔬菜基地每年消耗300吨商品有机肥,分春秋两季深埋。更妙的是,这里对接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处理过的养殖场粪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送达每株作物的根部。“自然界讲相生相克,”阮腾云蹲在棚里,用手扒开紫苏的根部,道出真谛,“生态农业,贵在尊重规律,营造平衡环境。根基好了,菜才真正健康。”

阮腾云(左一)正在指导员工采收荆芥。

2010年,阮腾云放下北京的服装生意,返乡创业,投身绿色农业,成立公司,努力实现自己的“绿色田园梦”。十五年如一日,从呵护土壤健康开始,构建生态防控链,建立种养循环模式。这一棚棚洁净的蔬菜,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承诺,更是对土地未来的深情答卷。

如今,阮腾云的蔬菜基地成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农大产学研用实践基地,每年可产精品蔬菜100吨,产值400多万元,带动周边30多人常年就业。

“阮腾云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了实处。” 庐江县白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李啸高度评价,“这模式不仅产出安全优质农产品,更保护了巢湖流域生态,价值巨大。”目前,农技站正全力总结推广这套可持续、可复制的绿色种植技术。

当每棵菜都承载对大地的敬惜,当每次丰收都印证生态的力量——阮腾云的绿色田园梦,正为巢湖之滨的田野注入新绿,更照亮了一条沃野永续、餐桌安心的希望之路。(钱良好 文/图)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