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妈妈”,谢谢你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1 12:07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本文转自:抚州日报

吴君梅支持学生学习缝纫技能。

“看吴老师的手”,“对,‘红色’,这是‘红色’”。闷热的暑期午后,崇仁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教老师吴君梅放弃休息时间,来到学生小轩(化名)家里“送教”。她一手稳稳托着调色盘,一手清晰而缓慢地比划着手语——这样的场景,在她三十多年的特教生涯里,早已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对她而言,没有寒暑假的概念,这些孩子,是她必须抵达的责任。

1993年,年仅20岁的吴君梅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回到家乡,成为崇仁县第一位特教专业老师。她在这个极度需要耐心与爱心的领域深深扎根,一守就是三十多个春秋。

特教之路,从不是坦途。刚站上讲台时,现实远比课本复杂。面对一群情况各异的孩子,沟通成了第一道难关。她虽学过专业手语,却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最初的疏离与不信任没有让她退却,反而点燃了她的斗志。她主动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耐心破译他们的“密码”。日复一日,她的真诚终于叩开了一扇扇心门。她不仅熟练掌握了与每个孩子沟通的方式,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更被孩子们依恋地称为“吴妈妈”。

在吴君梅看来,仅有爱心远远不够,更要靠智慧与科学的方法。无数个夜晚,她挑灯研究,不断调整、补充教材,只为让知识以最合适的方式,真正抵达孩子们的内心。她潜心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如何对聋儿开展素质教育”“特殊教育如何与普通教育衔接”“如何让聋哑学生学好数学分析”等多篇专业论文,更乐于将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和家长,携手搭建与特殊孩子沟通的“暖心桥”。

幼时因药物致聋的思燕(化名)刚来时不会表达,自卑又封闭。是吴君梅用无尽的耐心,一字一句教她用文字表达情感。渐渐地,思燕开朗起来,如今已能“两个字两个字地”开口说话。思燕的母亲徐女士每每提及就热泪盈眶:“吴老师改变的不仅是思燕,更是我们整个家。”

吴君梅始终认为,特教老师的责任远不止于传授课业,更要为孩子们点亮未来的灯,帮他们掌握立足社会的本领,拥有有尊严的人生。学生思梦(化名)虽然生活在无声世界,却格外专注。吴君梅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积极鼓励并支持她学习缝纫技能。如今,思梦已在一家服装厂稳定就业,用双手缝出了自己的未来。2023年,吴君梅教导的聋生小柯(化名)执着追梦,通过艺考成功叩开了大学之门。三十多年来,经她悉心教导、全力托举,最终掌握一技之长、勇敢融入社会的残疾人学生,已有百余名。

早些年,县里特教资源匮乏,加上一些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部分残疾儿童被挡在了课堂之外。吴君梅心里坚定着一个信念:“一个都不能少。”从2017年起,她主动请缨,为无法到校的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风雨无阻、寒暑不停。正在学认颜色的男孩小轩,便是其中之一。而像佳梦(化名)这样因高烧导致多重障碍的孩子,也曾是吴君梅送教路上放不下的牵挂。初次见面时,佳梦极度封闭,见人就躲,情绪极不稳定。当其他老师束手无策时,吴君梅轻轻握住她的手,陪她看动画片,用无限的耐心安抚她的不安。待孩子情绪稍稳,她细心为孩子洗脸,再慢慢引导孩子唱儿歌、涂鸦。日复一日,久违的笑容终于重新回到了佳梦脸上。“吴老师开导后,佳梦情绪稳定多了,也愿意开口说话了。”佳梦父亲的话语里,是说不尽的感激。

三十余载春秋,并非没有迷茫与动摇的时刻,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点滴的进步、发自内心的依赖以及家长们的感谢,都成为她坚守初心的最强动力。王晓震 通讯员 吴鑫哲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