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父子兵”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0 21:11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本文转自:宜春日报

种粮“父子兵”

熊 琦 陈 勇 赵 龙

在樟树市临江镇,有这样一对种粮“父子兵”:父亲谢方生种田几十年,使的是“老把式”;儿子谢伟刚是“新农人”,崇尚科技种田。谢方生从2017年开始承包流转土地种粮,从开始的100亩,到后来的200亩,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2018年,谢伟刚主动返乡务农,逐渐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如今种植水稻面积1800余亩,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

樟树市是全省的粮食生产大县,7月中旬开始,从一开始的早稻到现在的再生稻头茬,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先后进入收割期。今年,因前期天气晴好,谷粒颗颗饱满,丰产丰收已经是十拿九稳。谢伟刚每天早早起床干活,忙得不亦乐乎。黝黑、精干,这样的谢伟刚,让人难以想象他曾经是在深圳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白领。2018年,谢伟刚主动回到老家和父亲一起种粮,父亲也不断给他支持和信心。“我觉得种地是有希望的,也开导他种田不丢人,现在国家政策好,稻谷、农药、飞防都有补贴,种田是有出息的。”谢方生说。

从大城市回到小乡村,谢伟刚一脚扎进泥土里,从头学习水稻种植的各环节知识,特别是育秧、管水、管肥等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因田施策。同时,他还紧跟着田间地头的父亲踏踏实实取经,积极报名参加农业技术学习,逐渐摸出了田里的门道。

“老一辈人说看苗施肥,我们现在是看数据施肥,给农田装上物联网传感器,土壤湿度、肥力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我们要用科技把老一辈的经验‘升级’。”谢伟刚笑着说。联合收割机高效收割,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肥喷药,智能精量播种机日播1000亩,手机操作远程灌溉,工厂化集中育秧……谢伟刚回到家乡后,不断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赋能,田间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生动图景。

“很多人说种田不挣钱,其实是方法不对,现在需要科技加持。以前,我请人的工钱都要十几万元,现在只要1万元,一架无人机可以抵100个人种田。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种田这个行业。”谢伟刚说,他购置了植保无人机并拿到了飞手执照,附近30多户农户也委托他全面管理,从农机作业、水肥管理到田间植保一条龙服务。

“你看现在这个飞机飞得多好,它的密度、均匀度都非常合理,水稻产量会有一定的提升。如果采用传统模式的话,这个田要七八天才能搞完,现在用无人机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谢伟刚说。

又是一年秋收时,父子二人漫步于田间,金黄的稻浪掠过他们的背影,仿佛一场无声的接力,父亲谈起儿子内心也满是欣喜和骄傲。

“现在儿子种田还是可以的,在樟树这个圈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可以放心地交给他了。”谢方生满脸骄傲地说。

从前种田拼力气,现在种田拼科技。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不仅效率产量双提升,人也轻松了不少,这就是科技带给农业的变化,而他们这对种粮“父子兵”,“老把式”和“新农人”也成了田间地头的好搭档。虽然父子俩各有各的优势,但共同的是都有着“把地种好、多打粮食”的执着,还有对土地的热爱。一老一少两代农人,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正在见证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变这片他们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