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后练”到“做中学”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20 17:10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中国教师报

领读者说

从“学后练”到“做中学”

谢蕾蕾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一书恰逢其时,基于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学教关系错位、教学评分离、素养培育乏力以及学业负担重等问题,作者在大量深入研究基础上以“作业”为切入点,强化“学习中心”的基本立场,提炼出系统学习设计模型,为一线教师重构作业功能和角色定位、调整学教关系、开展专业化学习设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业功能:从“练习”到“任务”。传统作业的痼疾在于将知识学习异化为机械性练习题反复操练。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的练习并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反而严重影响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内驱力。作者在书中指出:“当学生面对的永远是剥离情境的习题,他们学会的只是解题技巧,而非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将作业重新定义为“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自主学习任务”,打破了传统作业“知识复现”的刻板印象。作业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应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育素养的“脚手架”,是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场”。

    备课焦点:从备环节走向备任务。传统意义上, 教师通常会将备课的重点聚焦在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活动流程的衔接、教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这种以“教什么、如何教”为中心的备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作者提出,应让“讲台上的学习”变为“课桌上的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应聚焦“如何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先教后学”引发目标、教学、评价相割裂的问题。

    学习方式:从听中学、记中学走向做中学。“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采用“听讲”的学习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记忆中的留存率仅为5%,“阅读”的留存率为10%,而“实践演练”的留存率高达75%。由此可见,日常教学中大量存在的以听和记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看似高效,却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同时会使学生将学习简单等同于记忆,进而对学习的价值产生误判,引发不可逆的结果。此外,SOLO分类理论及当前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都指向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指向高阶思维水平的培养。作者提出了学习设计的五条原则,本质上是为了打破单纯依赖记忆等浅层学习的弊端,走向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做中学、悟中学”。

    学习设计的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学会”而言,学生自己学会比教师教会更重要。因此,在学教关系上,作者秉持“让教于学”“化教为学”的基本立场。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最终指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既愿意主动学习,还具有较好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学习”是衡量学习设计是否恰当的基本原则。由此,一线教师应在给学生提供合适自学策略的基础上,重视课堂“沉默”黄金期,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陷入迷茫,有概念理解的误区,有结构丛林带来的认知恐慌,也有解惑后的愉悦感。我想,书中的解读不仅是作者显性思维结果的表达,还折射出作者对当下教育改革的系统思考,以及指向学生长远发展的角色担当。这样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