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古着店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出现,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这些店铺里,陈列着来自不同年代的衣服和饰品,每一件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故事,诉说着过去的时尚。从国际大都市到内陆小城,古着店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成为时尚消费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从一线城市开始蔓延
“第一次走进古着店,就像打开了一个宝藏盒子,里面的每一件衣服都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历史感,那种不撞衫的独特性深深吸引了我。” 正在济南经三路逛街的古着爱好者、23 岁的插画师刘琳说道。在她看来,古着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个性表达的方式。如今,像林悦这样钟情于古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热衷于穿梭在古着店中,寻找那些独一无二的单品,为自己的穿搭增添别样的风采。
记者在济南经三路发现,这条街上就有 8-9 家古着店营业。店里的衣服价格跨度很大:既有百元左右、学生党也能轻松入手的基础款,也有上千块的稀有款式,限量版的复古皮衣、带蕾丝花边的重工长裙,还有工装风外套,总能吸引年轻人停下来试穿、拍照。
(古着店内挂着商家四处淘来的衣服)
其实不光济南,过去五年里,国内古着店的数量一直在 “爆发式” 增长。最早是北京鼓楼东大街、上海灵石路、广州中山六路这些潮流街区,一家接一家的古着店扎堆开张,慢慢形成了有特色的 “古着文化街”;后来这股风又吹到了二三线城市,不少小城里也出现了挂着 “Vintage” 招牌的小店。
全球商业数据平台Statista的研究显示,以古着为代表的服装转售行业,增速比普通服装零售快11倍,到2026年,这个市场的规模预计能达到2180亿美元。很多人好奇,“古着” 到底是什么?常逛古着店的韩女士解释:“不是所有旧衣服都叫古着,得是距今20年以上、100年以下,有年代感又稀缺的精品二手衣,英文里叫‘Vintage’。这个词最早从日本传过来,特指那些在二手市场淘到、有明显时代特色,而且现在已经停产的衣服。”
“我应该是从两年前开始喜欢古着的吧,买毛衣和外套比较多,”韩女士向记者展示着自拍照,照片上她身穿的,正是去重庆旅游时淘回来的一件中古毛衣,“风格设计都很独特,而且不撞款。”韩女士表示,自己出去旅游的时候会把“目的地有没有好逛的古着店”作为选项之一,“每去一个城市旅游,古着店是必逛的,不同的商家根据审美不同,店里古着的风格也有差异。”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年轻人喜爱古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独特性。在快时尚盛行的今天,批量生产的服装充斥市场,撞衫成为许多人头疼的问题。而古着店中的每一件商品都独一无二,无论是 50 年代的波点连衣裙,还是 80 年代的朋克风皮夹克,都能让穿着者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很多受访爱好者表示,不想和别人穿得一样,古着让自己能展现个性。
(位于杭州的一家古着店)
其次,古着承载着浓厚的复古潮流文化。从 20 世纪初的Art Deco风格,到 60 年代的嬉皮士风格,再到 90 年代的Y2K风格,不同时期的古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艺术思潮和时尚趋势。穿着古着,仿佛是与过去的时尚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古着爱好者苏女生说:“当我穿上一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古着,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此外,古着店独特的装修风格和氛围,使其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大多数古着店会搭配复古元素布置空间,比如木质陈列架、老式台灯、黑胶唱片海报、旧年代的缝纫机等,营造出浓郁的怀旧氛围。这种 “购物+打卡” 的双重体验,不仅提升了古着店的吸引力,也通过年轻人的社交分享,为店铺带来了更多客流量。
记者了解到,古着店的盈利模式主要基于低买高卖的差价。店主们通过各种渠道搜罗古着商品,如海外二手市场、跳蚤市场、古董店等。一些有经验的店主还会与国外的古着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稳定的货源。“像是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家都是淘古着等好地方,我基本上是一年去4-5次,去挑选货品。”经营古着店的李先生表示。“有时候也会遇到上游卖家瞒报瑕疵、错报版型和码数的问题,所以尽量还是要挑选可靠的供应商。”
除了直接售卖古着,部分店主还会对一些有潜力的单品进行二次创作,业内称作“remake”。比如,将旧牛仔裤改造成潮流的破洞款式,或者在复古衬衫上添加独特的刺绣元素,经过改造后的古着往往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二次创作不仅能让古着更符合现代审美,还能提升它的附加值。” 李先生介绍道,比如一件中古衬衫售价在100元,经过二次创作之后可以卖到200元左右,“这对制作者的审美和手工能力是个考验,既要让衣服看起来更美观,又要不失复古感和怀旧感。”
此外,线上渠道也成为古着店重要的盈利增长点。许多古着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粉丝关注,同时开设线上店铺,拓宽销售范围。“线上销售让我们的客户群体不再局限于本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顾客都能购买我们的商品。” 李先生表示,每个月总营业额中有50%来自线上店铺。
热潮背后有隐忧
虽然古着店越来越火,但问题也不少。记者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和店主都提到了这些 “隐忧”。
最常见的是 “质量问题”。古着年代久,难免有磨损——有的衣服有破洞,有的边角磨毛,还有的缺扣子。韩女士就踩过坑:“我之前网购过一件中古毛衣,商家发的视频里看着好好的,收到后才发现手肘处有个破洞,还少了一颗扣子。商家说‘古着难免有瑕疵’,最后只能自己认栽。”很多店主表示,正规店铺会提前告知顾客瑕疵,但难免有商家 “漏报” 或 “瞒报”,建议大家购买时多问细节。
其次是 “卫生问题”。不少人担心 “古着来源不明,可能有卫生隐患”。对此李先生解释:“正规古着店都会花不少钱做清洗消毒——每批货回来,先分类检查,再用专业洗涤剂清洗,最后高温消毒。其实卫生没问题,就是有些衣服款式老,看着有点‘旧’,不是真的脏。”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 “假货”。有些商家把普通外贸尾单做旧,冒充 “古着” 卖,价格翻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李先生说:“鉴别古着需要经验,比如看衣服的标签、面料、缝线,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这就给了不良商家机会,不少人花了‘古着价’,买的却是‘仿品’。”
古着店的兴起,其实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大家不再只追新款,反而愿意为 “独特”“有故事” 的旧衣服买单,这也给时尚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但要让这个市场更加规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