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米上市价格不降反升日本“小小”米价折射全球“大问题”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9 19:16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17日,日媒报道称,在经历了去年的“米荒”后,日本今年收获的新米上市价格较往年高出约50%,1公斤新米价格普遍超过1000日元,约合48.8元人民币。

一些大米零售商表示,新米如此高价近年罕见。按日媒说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收购商之间竞争激烈,大幅提高新米收购价,进而推高了零售价。

此前,日本经历“米慌”导致米价上涨,日本农林水产省今年5月以来推出投放政府储备米等措施,试图抑制米价,但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储备米为存放多年的陈米且数量相对较少,投放储备米对抑制米价效果或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新米价高的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在接受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说,日本米价高企、“米荒”等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一系列与国家治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有关的问题。

首先,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和粮食自给率,长期实施高关税、进口配额等保护政策,虽然短期内维护了稻农的利益,但是却导致市场封闭、竞争不足,削弱了农业应对风险的韧性。

当日本国内稻米产量因为灾害下滑的时候,缺乏国际市场的调剂机制,直接引发了供应危机,也反映出过度保护会使产业丧失效率和抗风险的能力,而完全放任则可能冲击弱势产业。

所以,国际社会需要反思如何在保护本国的核心产业与构建开放灵活的市场体系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尤其是对于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其政策的设计需要兼顾安全和效率,避免因为短期的保护主义而陷入长期的被动。

此外,日本米价上涨的直接诱因是极端的高温、台风等气候异常现象。这也并非孤立,全球范围内干旱、洪涝等灾害正在频繁冲击农业生产。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强化协作,推动减排,建立全球气候灾害预警网络,并且帮助农业脆弱国家提升抗灾能力,将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冲击降到最低。

总的来看,现在国际社会的粮食安全更需要打造一个韧性供应链,既包括本土生产能力的保障,也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进口渠道,高效的储备机制以及跨国应急的调配体系。比如,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来建立区域粮食储备库,在灾害发生时快速调剂余缺或者推动粮食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壁垒,让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各国优化国内政策,打破路径依赖,更需要国际社会超越单边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粮食贸易协作、农业技术共享等领域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治理体系。

【来源:国际在线】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