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时,汤牛堡子村民拿起了木刻刀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9 12:12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李波

开篇的话

从传统的镰刀耕牛,到智能农机、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从吆喝叫卖、农产品找不到销路,到线上直播、朋友圈订货、根本不愁卖,从天冷就“猫冬”,到农闲人不闲……农业、农村、农民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改变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人喜闻乐见。

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土地上的生活”专栏,聚焦农业生产生活,记录农民身边发生的故事,展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的生动画卷。

8月的午后,记者还未走进铁岭市铁岭县腰堡镇汤牛堡子村的“妇女之家”,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气息,一幅幅红色研学主题的木刻版画整齐地摆放在入门处。

屋内,5名村民正围坐在工作台旁埋头作画,时不时聊上几句,手上的动作却一刻没停。刻刀在黑色版画板上翩翩起舞,轻轻拂去木屑后,一幅幅版画作品渐渐有了神韵,红色人物、历史故事、《哪吒2》中的石矶娘娘,每一幅都惟妙惟肖。村民身后的展台上、窗台上摆满了版画作品,它们的作者都是地道的汤牛堡子村民。

汤牛堡子村出木匠,村里有雕花刻字的传统。去年9月,得知铁岭市委组织部发起的“非遗夜校”中有版画课程,曾在汤牛堡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铁岭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关利群就主动联络,把授课老师请到村里给村民上课。“一开始,老师说的木刻术语,村民听不太懂,我就用铲地、犁地等农民熟悉的场景进行‘翻译’。”关利群说。

让授课老师颇感意外的是,村民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悟性好的村民当堂就能上手作画了。村民王俊平第二堂课才来,随后就一堂课不落,他用3天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版画作品。

十几次培训下来,汤牛堡子村成长起十几名版画爱好者。

相关部门因势利导,为村民提供版画板、木刻刀,还订购了一些版画作品。如今,拿起木刻刀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暇,两三天时间就能制作出一幅版画作品。村民王凤告诉记者,版画的制作过程并不轻松,但作品完成后的那种成就感让人着迷:“现在,俺们的作品还能变成商品卖出去,大家都老高兴啦!”

作为铁岭县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重点村,汤牛堡子村原本就有文旅产业基础,而版画爱好者的出现,给村里发展文旅产业创造了新场景。由于村民的版画作品多是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在上级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村党支部书记和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多方联系,积极策划活动,这里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红色研学目的地。游客在欣赏村民的版画作品时,不但能了解版画背后的党史故事,亲身体验木刻、拓印、漆扇、舞龙等非遗技艺,还可以挑上一两幅心仪的文创作品带给亲朋好友。

村民的作品逐渐获得认可,甚至在创作、展出、销售等环节出现了明显关联,村里于是适时加大宣传力度,创建了汤牛版画视频号,在市县文旅活动中展出。进入旅游旺季,更是有大客户主动上门,西丰小东沟森林公园景区订购了一大批版画作品。受这笔大订单的启发,8月8日,村民带上全部优秀作品来到开原象牙山景区,在大脚超市门前举办了一个乡土气息十足的版画作品展。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