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僵尸店铺”里找“生财之道”
年轻男子因贪念被判刑10年
台传媒通讯员侯亚丹
在网购日益便捷的今天,电商平台规则本是为保障交易公平而设,却成了少数不法分子眼中的“生财捷径”。近期,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了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件,一名年轻男子小林因利用电商平台规则漏洞实施诈骗,最终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小林毕业后求职无果,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天猫平台针对商家延迟发货或缺货制定了严格的赔付规则。一个“生财之道”在他脑海中浮现:若能找到无人打理、不会发货的“僵尸店铺”,大量下单后投诉索赔,不就能套取店铺保证金了吗?
随后,小林利用专业手段在天猫商城筛选出“僵尸店铺”,下单购买商品,再以订单延迟发货或缺货为由向平台投诉索赔。投诉审核通过获得赔付后,他用赔付红包购买指定手机等物品并套现。通过这种方式,全国100余家天猫店铺的保证金被掏空,累计损失超100万元,小林个人获利约70万元。
法网恢恢,平台的异常风控系统很快锁定了这些可疑账户和行为模式。2025年初,小林被抓获,因涉嫌诈骗罪被移送法院起诉。由于小林未委托辩护人,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担任其一审辩护人。
小林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起初只觉得是在“钻平台空子”“薅羊毛”,没想到后果如此严重。面对可能面临的严厉刑罚,他既懊悔又恐惧。在律师的耐心解答下,小林认识到自身错误,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自愿认罪认罚。最终,法院判处其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律师提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恶意“薅羊毛”可能构成犯罪。平台规则旨在保护诚信交易,绝非非法牟利的工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恶意下单、投诉骗取保证金的行为已超出普通消费者范畴,切勿因一时贪念触犯法律,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