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创业者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只会定目标,误以为目标就是战略了,其实不是的。
一家企业要 先有战略,才能有目标。 战略就是你要做什么,然后再去研究怎么做,目标怎么定。
今年我跟很多会员交流,发现普遍都有点迷茫,经常有人问我是继续做淘系,还是去开辟新的平台。不管是哪一个选择,都有一定前提,那就是先要分析自己。
大家一定要明白,在定策略之前,不是先分析行业和对手,而是先分析自己,《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为什么把知己放前面,是有道理的。一般跟人吵架都是先分析别人,这样问题就无解了,要先分析自己,比如为什么老婆会跟我吵架,我发现原来是我自己乱扔衣服。
定方向,定战术也是这样子。 你要做什么平台,找什么样的人才,都要先分析自己,我适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什么阶段的人才等。如果你一年做2个亿,打算未来三年要做到10个亿,要招一个人事总监,你要有人才画像,这个人一定要在0-20个亿的企业里做过人事总监,这才是最匹配的画像。
如果你未来三年的战略是从1个亿做到5个亿,但你招了个在100亿企业做过的人事总监,那他就会走掉,因为瞧不上你;你也不能找一个在2000万企业里做过 的人事总监,因为他都没见识过那么大规模的企业,他也不可能知道这个级别的 人事怎么做。
“
任何的战术都是先分析自己,先从自己开始。这就是认知的思维模式。
”
阿里巴巴的管理有个三板斧,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叫 定目标,抓过程,追结果。 一家企业的目标清晰,企业各部门的目标也清晰,各部门总监的目标同样都很清晰,整个企业和员工都会有方向,但定了目标就能完成吗?会达到很好的结果吗?
这可不一定,所以就要抓过程。这个目标不只是一个数字,目标要分解,要有落地计划。比如定了5个亿的目标,把5个亿分解到人之后,就要抓过程,制定行动计划。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抓过程要分解到月、周、日,月会月报、周会周报、日报都非常重要,这些都是管理手段。有人会疑惑电商节奏这么快,日报有必要写吗? 就是因为节奏快,才要写日报,而且要全体员工都写才对。
抓了过程,还要追结果,追结果就是绩效。绩效的检查是用来纠正过程的,绩效的结果是用来面谈的,上级对下级进行面谈,面谈的逻辑是做得好的告诉员工哪里做得好,可以继续把好的做好,做得不好的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好,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总之,抓过程就是不断地纠正纠偏,不断反复地实践,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习惯。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管理者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以上提到的这些管理者自己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跟家长想要孩子爱学习一样,如果家长自己不爱学习,要求孩子爱学习,那是不可能的。
以我自己为例,今年上海疫情在家关了3个月,我基本上每天都看书,我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放上了书,包括厨房和卫生间,然后我自己也做到经常看书,我女儿也变得喜欢看书了。
这就是身教, 言传不如身教, 管理跟亲子教育是一个逻辑,非常有意思,大家可以经常琢磨琢磨。经过我的实践,再跟很多育儿大师聊过之后,我提炼总结出了孩子教育最关键的3个指标。
要让孩子善良,这个非常关键。善良是一个人好运的开始,一个善良的人,好运会伴随他一辈子,就会遇见善良的人,会有善良的结果。
让孩子热爱学习,爱上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单纯喜欢学习,因为只有爱上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学习去找答案和解决方法,学习能够解决99%的问题。
要让孩子乐观,一个乐观的孩子,对生活就会有激情,会有自己的爱好,看待世界也是乐观的,这样的人会相对比较幸福,人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那家长自己也要做到这三点,有的家长在外面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愁眉苦脸,想让孩子乐观也是不可能的。 不管白天被谁“毒打”,回到家都应该乐呵呵的, 这样才能营造出乐观的家庭氛围,这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把这三点抓住,孩子不会差的。
企业的管理也是这个逻辑,所谓的抓过程就是营造土壤,也就是从上到下要知行合一,说白了就是老板自己做到,管理者就会做到,管理者自己做到,下属才会做到,环环相扣。
企业有了战略,定好了目标,又抓了过程,最后自然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