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乡村文化嘉年华魅力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7 07:04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牛惠

  “村晚”大比拼如火如荼,乡亲们登台倾情演绎乡村故事;特色农产品厨艺大赛香气四溢,地道家乡味唤醒舌尖记忆;文创展销区游人如织,尧乡故事、精卫传说化为精美伴手礼被带向远方……随着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之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的强力传播,“村BA”“村晚”等乡村文化嘉年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出圈”。这些扎根乡土又饱含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不仅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添了彩,更在乡村大地播下了增收的种子,在文化传承中注入了新生力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乡村文化历经数千年沉淀,形式多元、内涵深厚,既有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戏曲曲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丰富多彩的嘉年华活动,乡村文化得以充分展示,更通过与现代元素的融合焕发新的生命力。市民走进乡村参与活动,带动当地及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升温;网络传播则让更多乡村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搭建起对外沟通的桥梁。文化嘉年华正逐步成为农、文、旅、体深度融合的“催化剂”,释放出强劲的经济溢出效应。

  如何让文化嘉年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到农业农村部大力开展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十项重点工作,都为乡村文化嘉年华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与坚实保障。

  深耕本土打造独特IP是首要之举。乡村文化嘉年华要突破“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困境,核心在于深入挖掘各村独有的文化基因。通过提炼地域专属的历史脉络、民俗特质、自然禀赋等元素,构建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形成差异化的品牌形象。这样的特色IP不仅能精准吸引目标群体,更能有效促进“文旅流量”向“经济增量”的高效转化。

  推动“文化 +”融合是关键路径。要以文化为核心纽带,探索推动多元领域深度融合。“文化+非遗工坊”,设置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传统技艺,使古老手艺从静态展示转为动态参与;“文化+研学旅行”,设计贴合文化传承的特色路线,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感受文化底蕴;“文化+数字创意”,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活化文化场景,增强年轻群体的文化体验感与互动性,让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活力。

  激活村民主体作用是重要支撑。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鼓励传承者授艺、乡贤组织协调、返乡青年创新运营;建立完善合作机制,让村民在文化活动中承担多元角色,参与收益分配,引导其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投入。同时,引入专业领域人才,引进先进理念与方法,形成本土力量与专业资源的互补协作格局,夯实发展基础。

  凝聚多方合力方能行稳致远。将文化嘉年华纳入市县文旅发展规划,统筹文化、农业、旅游等部门资源;持续完善乡村交通、特色住宿等配套设施,提升接待服务品质;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投资;建立“文化传承成效、村民参与度、经济带动量”等核心指标的评估机制,确保嘉年华不流于形式、不偏离初心。

  乡村文化嘉年华,从来不只是一场场热闹的聚会,它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将持续照亮乡村文化传承的根脉,驱动产业融合的齿轮,凝聚起乡亲们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合力,让乡村在文化赋能下,绽放出更耀眼的时代光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