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有人说,影响是终生的,它塑造了你的性格、思维方式,甚至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这个答案或许有些绝对。
但不得不承认,很多人的痛苦,都源于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
生活中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父母开明、支持,孩子也能健康成长。
相比之下,有的家庭虽然物质富足,但却有一对“没本事”且喜欢制造内耗的父母。
这些父母,大多有个共同点:
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待在一起就是不停地制造压抑和痛苦。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子女,虽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却始终过得很挣扎。
因为父母带来的内耗,损害的不是物质,内心却始终难以舒展。
它会像细密的绳索,一点点勒紧孩子的心,让他们变得敏感、退缩,甚至对未来失去热情和方向。
尤其是下面这4件事,没本事的父母最常做,结果毁掉了子女的未来还不自知。
01
情绪不稳定
家庭氛围的“晴雨表”
你身边一定见过这样的父母:
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和颜悦色,仿佛春风拂面;
可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仅仅是自己累了、烦了,就能瞬间“变脸”,把家变成低气压中心。
孩子上一秒可能还在开心地分享学校的趣事,下一秒就可能因为父母突然爆发的怒火而噤若寒蝉。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从心理层面看,情绪的不稳定往往源于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以及缺乏成熟的情绪管理机制。
这样的父母,无力消化外界的负面情绪,便不自觉地将其倾泻到最亲近、也最无力反抗的孩子身上。
但这种“情绪过山车”,对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
正如心理学家所言:
“父母稳定的情绪,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当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情绪阴晴不定的环境中,他们会变得异常敏感,时刻观察父母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调整自己的言行,生怕触碰到父母的“雷区”。
久而久之,他们或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或变得叛逆暴躁,用同样的方式对抗世界。
这种不安全感会深植于心,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
02
控制欲强
以“为你好”的名义束缚
这类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都是为你好!”
他们会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今天穿什么衣服,明天交什么朋友,大学报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甚至什么时候结婚生子。
孩子一旦表现出些许的“不听话”或“偏离轨道”,他们就会焦虑、指责,甚至动用各种手段迫使孩子“就范”。
但他们自己却从未反思过,这样的选择是否真的适合你,是否真的能让你幸福。
甚至连“尊重”都做不到,只是强迫你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
有用的建议,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是利于孩子发展的,而控制是压迫性的,是自私的。
像这样的控制,本质上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控制欲,掩盖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因为没本事,才会控制,因为没本事,才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作家龙应台就说:
“父母和子女之间,不是一种所有权关系,而是一种陪伴关系。”
爱控制的父母,到最后都会输了亲情。
03
把期待当做现实
用“你应该”绑架孩子
这类父母,心中往往有一个“完美小孩”的模板。
他们会将自己的期待,甚至是未完成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达到。
孩子考了95分,他们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孩子在某个领域展现了天赋,他们会立刻规划出一条“成功之路”,全然不顾孩子是否喜欢。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是他们的口头禅,却从不关注自己孩子独特的闪光点。
更严重的,有些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会把孩子的成绩夸大其词,甚至虚报数据,行为造假,没取得的成绩,也说成是自己孩子做的。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替自己实现梦想。
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和尊重,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孩子。
无论怎样,这种父母都是不理智的,不负责任的。
有句话说得好,把期待当做现实,不是爱,而是伤害。
说到最后,还是自私。
因为你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越大,孩子就越容易崩溃。
第一个第二个期待,孩子可能努力去实现,但是他不可能一直满足你的期望,总有一天他会感到疲惫和绝望。
最终,可能真的会变成父母口中“不成器”的样子,或者在无尽的追逐中迷失自我。
04
爱翻旧账,让家庭矛盾永无宁日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你最受不了父母哪个行为?
有个扎心的回答说:翻旧账,从小到大,什么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动不动就拿出来说。
翻旧账,是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行为,也是最伤感情的行为,很多家庭在翻旧账中翻到“决裂”。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因为父母翻旧账,孩子彻底爆发了。
楼主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乖巧懂事。
唯一让父母不满意的,就是她高考那年,因为压力太大,发挥失常,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虽然最后也上了一所不错的本科,但父母一直耿耿于怀,觉得她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从那以后,只要楼主稍微有点不顺父母的心意,他们就会把这件事拿出来说。
“当初要不是你没考好,现在早就……”
“你看人家谁谁谁,考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多有出息……”
“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结果你就考成这样……”
这些话,楼主从小听到大,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摔门而出,再也不想回家。
父母越没本事,越喜欢对孩子翻旧账,把孩子当成自己失败人生的替罪羊。
他们把过去的遗憾,当成攻击孩子的武器,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绝望。
而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教育不是记账本,孩子不是出气筒。
真正的爱,是帮孩子从挫折中站起来,而不是按着孩子跪在过去的阴影里。
有句话说的好:
“翻旧账翻不掉遗憾,只会翻走孩子的未来。”
因此,与其纠结过去,不如和孩子一起创造新的可能,希望才会在不远处实现。
当然,上面讨论这些父母的行为模式,并非意在全盘否定他们的付出。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家庭和睦,孩子幸福。
只是,他们或许因为自身认知、成长环境或生活压力的局限,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如何有效地沟通。
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把子女一点点推远,甚至毁掉了子女的未来而不自知。
我想说的是——
家,本该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力量的源泉。
作为父母,最核心的责任,并非是为孩子铺就一条多么平坦的康庄大道,而是给予他们稳定的情绪支持、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以及独立探索世界的勇气。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努力停止内耗,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和后盾。
让家充满温暖与理解,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此,才是为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