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亩产破千斤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6 10:10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本文转自:河源日报

东源县义合镇中洞村昔日撂荒耕地变身“黄金田”

节水抗旱稻亩产破千斤

  ■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7日,东源县义合镇中洞村的稻田里,金色的稻浪在骄阳下翻滚。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歇,一组实测数据让在场所有人振奋:近百亩节水抗旱稻亩产达500多公斤,一举突破亩产千斤大关。这片曾因缺水而龟裂的撂荒耕地,如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从“看天吃饭”

  到“荒田生金”

  “种了大半辈子地,从没见过荒地能收获这么多的水稻。”站在田埂上,种粮大户缪小强捧着饱满的谷粒笑着说。他脚下的土地,曾因劳动力外流和缺水而长期撂荒。

  转机始于今年初。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带着一份“早稻方案”走进了中洞村,该工作队联合河源联种公司引进了“旱优78”等优良品种。“不用育秧插秧,直接用无人机旱播。”工作队队员算起了账,传统水稻一亩地要灌几十吨水,这种旱稻全程节水超50%,节省劳动力投入30%。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收益账。村民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稻田务工赚工钱。“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2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村民缪大哥说。

  科技破解

  “缺水种稻”难题

  这场丰收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深度赋能。为了找到适合义合丘陵山区的稻种,工作队带着镇干部拜访了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最终锁定了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8”。

  “它既有水稻的高产优质,又有旱稻的抗旱耐瘠。”工作队队长鲁兵说,“旱优78”采用无人机旱直播技术,播下种子后靠自然降雨就能生长,仅在抽穗等关键期补充灌溉。在种植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了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案,实时监测相关数据。尽管今年遭遇了春旱,但节水抗旱稻凭借其强大的抗旱能力,依然保持良好的长势,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

  生态账同样亮眼。测产数据显示,这种稻子在生长过程中甲烷排放减少90%,化肥用量降低30%,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明年计划推广播种

  节水抗旱稻

  义合镇科技特派员岳学军说:“这在河源地区来说,是一个创新性的举动,对义合镇的水稻产业发展起到科技的支撑和科技赋能的作用。”

  据了解,义合镇明年计划在各村推广播种节水抗旱稻,结合无人机旱播技术,打造华南旱稻示范带,让更多撂荒耕地“活”起来。

  目前,河源联种公司在义合镇已流转复耕撂荒地500多亩,除了节水抗旱稻,还试种了华航香银针、19香等特色品种。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计划建造加工车间,打造“义合旱稻”品牌,让粮食能卖个好价钱。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