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抗旱稻种,带动诏安复垦“三赢”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3 21:18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科技赋能盘活撂荒果园

一粒抗旱稻种,带动诏安复垦“三赢”

炎炎夏日,诏安县太平镇新楼村的80亩复垦示范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一派丰收景象。“以前这里种果树,但树龄老化,一亩地收入不到千元,慢慢就荒了。”诏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林江海站在田埂上,指着这片曾经的撂荒果园感慨道。如今,这里通过“退果还田”种植节水抗旱稻,成为当地守住耕地红线、助力农民增收的样板田。

近年来,不少果园因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导致效益锐减,土地闲置问题突出。为盘活资源,新楼村从果农手中回租土地统一经营复垦,却首年遇挫。土壤贫瘠、保水性极差,“今天抽水灌溉,隔天就渗漏光了”,产量还低。困境之下,新楼村找到林江海寻求技术突破。经实地调研,林江海提出破题方案——改种节水抗旱稻。“这类品种只需保持土壤湿润,比传统水稻节水,适合这片复垦地。”今年3月,示范田采用“旱直播旱管”技术播种,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配套稻菜轮作模式。“科技是核心。”林江海坦言,“没有抗旱品种和精准管理,这片地可能又要抛荒了。”

为强化技术支撑,林江海积极联系福建省“农业专家八闽行”水稻科技服务小分队专家、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黄荣华,共同赴新楼村开展指导。黄荣华在田间调研后认为:“复垦地土壤结构复杂,需要‘一地一策’。节水抗旱稻抗旱性强,能适应土壤微环境变化,有效降低种植风险。”与传统水稻相比,该品种全生育期可减少30%以上用水量,即便在季节性干旱的复垦地块也能稳定生长。

黄荣华团队通过调整播种密度、优化水肥配方,在关键生长期实施精准灌溉管理,比如分蘖期控水促根、孕穗至抽穗期精准补灌,确保旱稻在节水前提下实现高产。

科技赋能效果显著。7月下旬测产,示范田亩产达500公斤左右,较去年普通水稻亩产增产超20%。林江海算了一笔账:“节水抗旱稻每亩节省水电、人工成本约200元,加上轮作蔬菜的收益,农户年收入可翻番。”更可喜的是,这一模式打破了复垦地“种粮必亏”的固有认知,证明科技能让边际土地变身高产田。

随着首季丰收,新楼村经验正快速推广。林江海透露,目前辐射周边的已有多个乡镇计划跟进,预计已达至200亩。“复垦的目的是实现‘三赢’:耕地面积有保障、农民收入有提升、村级经济有活力。”他特别强调,复垦不是简单“退果还田”,而是通过良种良法实现土地增值。

从“示范田”到“辐射圈”,新楼村的成功实践,是诏安县盘活闲置果园地的缩影。为守住耕地红线,诏安以“复垦+良种+科技”为核心,推动节水抗旱稻种植,使荒废果园变高产稻田。诏安以科技之力破解复垦难题,用一粒稻种串联起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多赢链条。

⊙施永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