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如何创新发展?百余位学者共聚南京“头脑风暴”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3 13:04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文 钱念秋/摄)8月9日,江苏省儒学学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来自全国的110余位儒学研究者齐聚金陵,共商儒学创新发展。



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承贵主持,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亮、清华大学教授丁四新、贵州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肖立斌致辞。


李承贵继续当选学会会长。在就职讲话中,他表示学会未来将积极融入社会发展,重点发挥四大核心功能:强化学术研究功能,深耕儒学理论创新;拓展文化传播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深化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儒学智慧与现代治理融合;提升国际交流功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选举过后,本次会议亦聚焦儒学前沿问题展开学术报告。清华大学教授丁四新提出孟子“道性善”需区分“人之性”与“在人之性”,强调人性本善需通过“大体之性”的实践方能彰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承阐发儒家公共性思想如何在数智时代展现价值,提出儒家哲学也必须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所生发的新问题,从而以“生生不息”的姿态参与到时代生活中来;中山大学教授杨海文以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为例,揭示“介”是“和”的精神根基,论证儒家“以道德抗势位”的价值立场;山东大学教授曾振宇阐释董仲舒“民心即天命”思想,指出政权合法性在于顺应民心;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部负责人、研究员彭彦华系统论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真善美信”的境界体系,通过分析张载“诚明”之境与孟子“充实之谓美”等命题,阐明道德修养与精神超越的内在统一。

据了解,未来,学会将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播、研究阐释与实践转化职能,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