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大铁锅架上柴火灶,五色米熬成浓香的粥,文创市集走进乡村,时令特产招待四方……8月7日,立秋时节,第二十二届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秋粥节民俗活动在灵水村启幕。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8月10日,通过沉浸式文旅体验、原创主题展演、文创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展卖等形式,展现乡村文化魅力。
灵水村秋粥节民俗活动。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据了解,灵水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2005年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清时期,灵水村曾先后涌现20多位举人,因此远近闻名,也被称为“灵水举人村”,是中国北方乡贤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流传着“桃核晚打、猪鸡圈养、君子不争、龙池三禁、共喝秋粥、爱心捐助、诗书继世、生财有道”的村规民约,被村民们称为“灵水八德”,而秋粥节正是“灵水八德”中的“共喝秋粥”。相传该民俗已流传300年,最初为纪念一对先后三次施粥赈灾的举人父子。此后300年中,村民们每到立秋,就会举村熬粥共食,渐渐成为村里的民俗,也成为村规民约之一。
“灵水村秋粥节”已被列入门头沟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斋堂镇全力建设以“平急兼顾的应急救援中心、品质卓越的综合服务中心和山水人文体验的旅游服务中心”为内容的门头沟区域“副中心”发展定位。本届秋粥节活动挖掘灵水村举人文化与秋粥节习俗的历史价值,通过品尝举人粥,开办举人市集与非遗体验工坊,让游客在感受乡土风情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斋堂镇党委书记王国彪表示,村落将秋粥节百年传统文化与特色文旅资源相结合,让沉睡的民俗“活”起来,让闲置的资源“火”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构建起“沉浸式体验+活态化传承+产业化发展”的文旅新范式,让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