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四百三十)|老农民的新生活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2 15:11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老农民的新生活

文/刘红飞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象征着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景象,也是人们向往的太平盛世。我突然发现,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国度里。也许是我们没有太在意,也许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习以为常了,可能觉得这就是应该有的样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我,在生产队的时候就有苹果园,到包产到户以后,家里也分到几棵苹果树。从我记事起,每到苹果快熟的季节,父亲就在果园里用木板和柴草搭上窝棚,一整天待在窝棚里看园,生怕有人或者调皮捣蛋的孩子上果园偷摘。经常听说谁谁家的苹果被人偷了。那时候的小孩子即没有零食也没有水果吃,到这个季节就会结帮偷偷地到果园里,摘还没完全成熟又酸又涩的苹果吃,那就是当时孩子们可望不可及的水果了。我稍微大一点还和同村的小伙伴帮父母看过果园。不单是苹果被偷,种的玉米也有被偷的情况。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经济状况普遍差,有的家庭孩子多,生活困难,吃不饱饭的情况也很多,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小偷小摸也是无奈之举,虽然也不光采,但是相对保命而言也就算不了什么了。身上穿的衣服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多的人家,都是老大穿小了给老二穿,老二穿小了给老三穿,到最后不能穿了,母亲就用旧衣服再做成鞋,给孩子们穿,一点布条也舍不得扔掉。

再看以前住的老房子,就怕下雨,每年过了春天,母亲就会催着父亲修房顶,有时候还要冒雨上屋顶盖塑料布,屋顶像补了大布丁一样,这一块那一块的。下雨时全村停电成了家常便饭,因为电路老化,有漏电的现象,一下雨就跳闸。全村子的男人们拿着手灯,踩着泥巴,深一脚浅一脚挨家挨户地找漏电的地方。直到找到有漏电的户,这一家子为了不影响别人家用电就把自己家的电闸拉下来,这一夜这家人就要摸着黑过了。等到第二天白天再把自家的线路修好。村里的道路也是一到下雨下雪就出不了门,都是泥泞的土路。有要紧的事也耽误了。更害怕的是家里面有生病的,老人生病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就治不了等着。有很多病本来就很好治,但是由于拖着不看,到最后治不了了。我的一个大娘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拉肚子,拖到身体严重缺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去世的。想想都是因为穷,怕花钱不看医生,才把病耽误了搭上一条命。

随着我国的崛起,经济在飞速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不经意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质也越来越高,小孩子们再也不会偷偷摘涩涩发苦的苹果吃了。母亲会把洗好的各种水果放到盘子里,从北到南的水果都有,甚至还有国外进口的。孩子们还是挑三拣四的。再就是金黄色的玉米堆放在公路两旁也没有丢掉一点点。快递盒里就随便堆放在小区的门口,也没有听谁说丢了快递。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早已经成为人们的过去,每人一部手机,随着网络的发展,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所有商品,有能力的人还能开网店挣钱。

多数年轻人也开始走出农村,在外打工比在家种地的收入要高很多。有的甚至在城里买了楼房,短短几年的光景,农村的老旧破的危房也都夷为平地了,人们都从脏乱差的土房子里搬进了干净明亮的楼房。有的地方还统一盖起了二层小楼,整齐宽敞的柏油马路通到了家门口,下多大的雨都不怕了。烧火做饭都用了天然气,不用再烟熏火燎地烧柴草做饭了。小区绿化带的花花草草,让人觉得像生活在一个大花园中。到了冬天集中供暖,老人们就能暖暖和和地度过寒冷的冬季,间接的减少了一些老年病的发生。老人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无形之中也延长了寿命。小区内就有健身器,吃完饭出门健身聊天两不误。过了60岁还有基础养老金,虽然不是很多,也能保证基本生活,这也是自古至今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社区建立了健康档案,过了60岁每一个季度都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免费按时检查身体,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为老白姓的身体保驾护航。农民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了,农村现代化代替了传统农业的生产,老农民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来源:滨州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