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级的养生,不靠吃,不靠保健品,而是:1、远离情绪化;2、远离过度疲劳;3、远离.....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1 23:06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最好的养生,不过是让心归位,让身放松,让日子慢慢过。

有人曾问生物博士尹烨:“吃什么东西对身体好?”关于这个问题,尹烨在一次讲座中给出了答案:“为什么一定要靠吃呢?真正养生的方法,几乎都不太需要花钱,就怕你知道做不到。”在他的讲解中,总结来看,健康的生活理念其实根源就在于两点——一、修炼良好且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二、照顾好心情,保持好心态,秉持达观的处世态度。

随着年龄渐增,常听身边人感慨,花了不少钱尝试了各种保养身体的配方,到头来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今反倒更加焦虑了。然而事实上,想要养好身心,最怕的就是,关注点全放在外界的影响,却全然忽视了内在的自我调整。最顶级的养生,就像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医生白辰曾在视频中讲到的那样:不靠吃,不靠保健品,重点在于学会远离三件事——情绪化、过度疲劳、执念。

 01 

远离情绪化,是养心最好的方式

老话中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这东西,像握在手里的沙,越是攥紧,越容易从指缝漏进生命的缝隙,侵蚀健康的根基。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和负面情绪绑定太紧密,久而久之,伤了自己的精气神,生活状态越过越糟糕。主持人白岩松自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不仅成绩优异,事事也都做的出色。工作之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一直很高,每一项工作都试图做到完美,努力想达到最好的效果。但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永远不出错。一次因为工作中产生了一点失误,他就陷入了深深地内耗中,情绪跌落谷底。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压力越来越大,下班后他也经常失眠,脑海里止不住的思考很多,有时候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后来,他甚至连开口讲话都觉得困难,只能用笔交流,长久压力没有得到缓解,又患上了抑郁症,深陷情绪的沼泽中无法自拔。无奈之下,他只能暂停了工作,开始疗愈自己的身心,读书、运动、旅游,停止较劲,放松自己。在平和的心境中,他逐渐找回了最好的状态,也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心理学博士林文采说: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各种情绪困扰,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像个垃圾桶,塞满了情绪垃圾。”

一个人如果长期活在痛苦中,不管大事小事,无论好事坏事,全部都压在心里,那么迟早会压垮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事太容易被情绪干扰,生活自然诸多坎坷,人生也注定寸步难行。现实生活中,看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境:出门在外,跟人发生了冲突,一整天都因为对方的那一句诋毁而愤怒不已;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一道题总是写不对,你彻夜都沉浸在对教育的迷茫中深感焦虑,从深夜睁眼到天亮......人活着,如果太情绪化处理问题,遇事太过较劲,苦的终究是自己,伤的终究是自己的心神。想要管理好情绪,可以试试这3点“养心法则”:(1)学会宣泄,及时缓解过多压力: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比如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跑步、瑜伽、打球等,缓解焦虑和低落情绪;感到痛苦时,闭眼深吸气,尝试默数5秒,憋气3秒,缓慢呼气,重复5到10次,可降低心率、缓解紧张。(2)远离根源,阻断情绪恶性循环:趁早远离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或事,切断消耗自己的根源问题,避免能量流失;多接触自己热爱的事物,比如阅读、绘画等,或多靠近自然环境,去公园散步等,有效阻断负面情绪的循环。(3)纠正认知,给予积极心理暗示:接纳生活中不完美的发生,早日停止内耗,不压抑、不逃避,睡前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情绪转变,允许自己哭泣,或向朋友倾诉,有助于情绪平复。前行路上,不要总是拎着一袋“垃圾”,把情绪打理好,把心情照顾好,才会看到更美好的风景。

 02 

远离过度疲劳,是养身最重要的根基

央视热播剧《凡人歌》中,那隽的人生经历让不少人直呼“看到了自己的过往”。那隽年少时通过努力考上了顶尖学府,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年薪百万的程序员。一直以来,他都是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的人,一心只想爬到金字塔的顶尖,有时候为了项目一个月都回不了家。在朋友家人眼中,他风光无限,年轻有为,前途一片美好;在同事领导口中,他被尊为“那神”,所有事似乎都无所不能。可事实上,这份光鲜亮丽背后,是那隽一年到头来不敢停歇的脚步,也是他连续无数个昼夜坚持换来的体面。常年高强度的工作,加不完的班,解决不完的问题,让他的身体不断被透支,早已到了健康的边缘值。好多次熬夜加班后,为了能保持良好状态,他还会强迫自己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去健身房运动,而这样的做法,也是对身体更严重的摧残。直到当他在紧张的情况下,或者忙于工作时,手止不住的发抖,耳鸣,呼吸困难,心脏出现强烈不适感,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病了。

在一次耳朵失聪后,那隽终于愿意去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惊恐症。医生告诉他,他的身体已经过度透支了,一定要尽快远离致病环境。可他担心停下来事业会受到影响,始终坚持要继续工作,最后强撑之下,身心状态都到了极限,晕倒在了公司。自媒体博主“老秦不内耗”在视频中讲到一段话,令我启发很深。

“身体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和灵魂,它是你体验世界、感受爱、创造价值的唯一媒介。

可我们大多时候,却像对待工具一样对待它、透支它、忽视它,直到有一天它用疾病的形式来报复我们,我们才后知后觉。”

人生中有多少时刻,你以为身体或者精神状态出现的小问题,只是一晃而过的插曲。殊不知,那些不适的瞬间,都是身体在求救,让你趁早醒悟:身体的账本从来都清清楚楚,过度透支的每一笔,迟早要连本带利还回来。人到中年,千万不要再把健康问题不当回事,更不要让过度疲劳一点点击垮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养成这3个关键习惯,将健康管理深深融入日常生活当中。(1)分段工作法:采用“50+10” 的工作模式,即专注工作 50 分钟后,强制休息 10 分钟,起身活动颈肩腰,让身体从紧绷状态中解放出来。(2)睡眠修复法:尽量在23 点前入睡,如果不得不熬夜,第二天也不要过度补觉,中午小憩 20 分钟即可,保持规律的作息比单次补觉更重要。(3)能量监测法:每天给自己的身体状态打分,按照1-10 分的算法,连续三天低于 6 分就要警惕,及时调整生活节奏,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请记住,身体就像精密的钟表,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运转规律。懂得“细水长流” 的人,才能在岁月的长跑中跑得更远。

 03 

远离执念、学会释怀,是养人最高级的智慧

《圆桌派》有一期,记者周轶君谈到一个观点:“会养生的人,不是说你吃多少补品,而是说,你根本看不见那个要死磕的地方。”同时她也讲到,在古代先贤的至高境界里,他们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些能消耗元气的东西。正如周轶君所说,你一直执着的一个事,花那么多心力的事,其实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些都不重要。当你扔掉了过往的执念,放下了不甘,学会了释怀,懂得了舍得的智慧,一切自会越来越好。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生,经历跌宕起伏,有过人人羡慕的风光时刻,也遭遇过无常包裹的至暗时分。他出生在巨富世家,物质极为富足,但却没有就此在玩乐中度过一生,青年时期就立志考取功名,但却屡次落榜。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对人生产生了迷茫,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中。但没过多久,他就看清了现实:这条路并非自己的出路,不必苦苦在其中挣扎。从那以后,他不再执着于追求功名,而是潜心研究自己热爱的文学思想、创作剧本、谱写歌曲,艺术才华尽显。后来,他又出国留学,学习了很多新式文化和各类新型事物,成为了知名的艺术家。然而,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在名声极盛之时,他却决定放下一切,自此遁入空门。那时候,他的家庭已经逐渐衰败,一部分家人因为无法接受财富化为乌有的事实,甚至死死抱着家中的名贵物品不放,差点因此被打伤。可李叔同对这些却已然看淡,一双草鞋、一身素衣、一张草席,云游各地讲学,就是他精神上最好的满足。面对过往的感情,他一步步走向释怀;面对过眼云烟般的富贵名利,他早已看清:“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提到他的一生,有人曾评价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而这,也正是人生的至高智慧——拿得起,放得下。

有句老话说得好: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自己的大脑。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想要修炼好的人生状态,首先需要做好这3件事:(1)接受世事无常,允许一切发生:枯荣变化是大树的常态,无常也是生命的常态;让内心在无常之中学会如常安宁,才是真正的成熟。(2)及时断舍离,清理生活垃圾:每周清理一次房间,扔掉一年没穿的衣服、三年没用的物品、五年没联系的关系。(3)简化欲望,让精神丰盈:就像苏轼写下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当你欲望越来越清简,灵魂却反而愈发轻盈自在。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失去的旅程,放下执念,学会与遗憾和解,对失去的人和物早日释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人要往里走,安顿自己。”后半生,记得安顿好自己,不被情绪裹挟,不让身体透支,不为执念所困。你会发现,最好的养生,不过是让心归位,让身放松,让日子慢慢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