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从“一只鸡”窥见“一条链”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11 16:14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从街角餐馆里喷香的黄焖鸡,到快餐店里热销的炸鸡腿,看似寻常的“一只鸡”,背后藏着一条贯穿养殖、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而在山东潍坊昌邑市,产业链的故事格外生动——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享誉全国的“齐鲁肉鸡养殖第一县”,这里的食品产业始终站在转型前沿。

当传统“万家鸡鸣”遇上智能“空气能鸡舍”,当企业“单枪匹马”遇上产业“沿链聚合”,当产品“初级加工”升级为现代“食品产业”……如今昌邑的这条链以数字化养殖、全链条赋能、精深加工的三级跳,书写着现代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答卷,让我们透过一只鸡的足迹,解码这条产业链上的“昌邑智慧”。

从“会养殖”到“慧养殖”,实现养殖模式三级跳

“昌邑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齐鲁肉鸡养殖第一县’,当时整个胶东半岛的肉鸡价格都是昌邑市场辐射决定的,享有‘全国肉鸡看昌邑’的美誉。”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学军向记者介绍肉鸡的养殖历史。

“万家鸡鸣”的养殖文化形成了昌邑肉鸡品牌优势,勤劳的昌邑人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延伸拓展提升产业链,聚合起资源、技术、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铺就了一条现代化养殖发展的“高速公路”。

走进昌邑润兴智慧农业合作社的养殖厂,经过消毒通道的消杀,记者得以进入鸡棚内部窥探其中奥秘。与想象中的杂乱不同,棚舍内部整齐安静,温度适宜。鸡笼分上中下三层,放眼望去上千个鸡笼内养满了白羽鸡。每排笼子前都设有饲料槽与水槽,笼底的传送带可以将粪便及时运走。

厂长林同孟引领记者走进办公室,室内一排排的显示器屏幕充满了科技质感,角落里摆放的白板上写满了数据。“现在肉鸡养殖都是数字化无人化,根据鸡的生长周期,我们每天会调整鸡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要素,始终保证肉鸡处于最适宜的环境中。同时鸡的饲料配方也是根据日子每天变更的,整个流程突出‘智能化’。”林同孟指着控制设备向记者介绍。

从会养殖到“慧”养殖,昌邑市的肉鸡养殖实现了从地上养到网上养,再到笼中养的三级跳。“最早是在地上散养,后来发展成在网床上养殖,现在的鸡喝的是饮用水、吃的是定制餐、住的是空气能宿舍。”林同孟感慨说,“每个鸡棚一次性可以养殖3.6万只鸡,整个厂子一年的出笼量超过300万只。同时,所需的人力相比以往下降了90%以上。”

除了数字养殖,肉鸡养殖的现代化还体现在“绿色无感”上。“现在的养殖厂建设我们会参与配建规划,为了贯彻绿色养殖的理念,我们还将光伏发电与养殖相结合,在养殖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让‘绿电’养‘好鸡’。”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科科长于群英说。

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技术为肉鸡养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昌邑市精心策划实施优质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昌邑润兴智慧农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华侨畜禽良种有限公司通过了“省级禽流感净化场”创建。目前,昌邑市现有肉鸡养殖企业400余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

从“养好鸡”到“链成群”,赋能产业链高效耦合

从一只鸡延出一条链。昌邑市深知,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绝非孤立环节的简单叠加,而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必须在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处打好“润滑油”,让上下游企业在协同中降本增效,提升产业链整体韧性。

“为让食品加工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更顺畅,我们以渠道拓展为抓手,持续扩大招商辐射范围。一方面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民企、行业百强企业,另一方面聚焦院士、行业领军人才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围绕昌邑市肉鸡等重点产业策划包装一批优质项目,按产业分类筛选目标企业,积极开展定向精准对接。”昌邑市投资合作促进中心主任夏海涛介绍,目前已与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该企业计划入驻昌邑并建设肉鸡屠宰产线,项目建成后,上游可承接本地肉鸡养殖环节,下游能为民和等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原料配套,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力,实现降本增效。

产业链的完善不仅仅需要有上下游,还需要各个环节间的良好“耦合”来保障高效流转。而在肉鸡养殖链条中,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大,如何最大程度保证渠道的稳定?

“昌邑采取的模式叫做‘收全国,卖全国’,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与市场信誉,将生意做到全国。”生产指导科科长王明亮说。

王明亮向记者介绍,早期昌邑就有一个行业,当时的人称之为“鸡贩子”。他们游走于养殖户与加工企业之间,为上游养殖垫付饲料费、订制“合同鸡”,为下游加工提供稳定的肉鸡供应。尽管“鸡贩子”们并没有参与到肉鸡的养殖加工,却打通了上下游的“堵点”,让整个链条“活”了起来。

随着时间发展,肉鸡养殖加工的链条覆盖逐渐从一镇一县扩展到了全国。昌邑市的“鸡贩子”们敏锐地感受到了商机,化身成为“经纪人”,将生意做到了全国。按了几下屏幕,生意就算敲定了。上游的鸡卖出去了,下游的原料紧缺解决了,物流运输效率提高了,产业链打通了。据了解,昌邑市的肉鸡中介生意每年的流水高达数十亿元,业务范围遍及全国。

依托现代化的物流与交易体系,一座只有56万人的小县城以一种见不到“实鸡”的方式融进了全国大产业链中,成为了重要“连接点”与关键“枢纽”,通畅了整个产业链条。

充满活力的流通市场自然也会带动本地的产业发展。不仅仅是肉鸡养殖,整个昌邑市的畜牧业都有了极大提升。2024年昌邑市畜牧行业总产值达110亿元,山东省畜牧总站博士科研工作站等院所扎根落地,畜牧发展要素正不断聚集。

从“卖白条”到“创品牌”,抢占食品工业新蓝海

在潍坊民和食品有限公司内,记者透过玻璃观测到了生鸡腿变成了藤椒琵琶腿的全过程。从生产线起点开始,历经臭氧灭菌消毒、调味裹粉、油炸、冷冻、内包装等步骤,到最后装箱入库,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来进行操作。

“我们的生产线先进程度在全国能排进前五,相比以往节省了一半以上的人力。”该公司研发总监杨晓娜向记者介绍,“依托浅炸线、炸烤线、炭烤线、烟熏线四条世界顶尖的食品自动生产线,实现肉类熟制品深加工的高度自动化与标准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年可加工肉类熟制品25000吨,目前油炸和蒸烤产品已经成功打入欧盟、东南亚等地区,畅销于9个国家。”

而在昌邑市的另一家肉鸡深加工企业——山东硕昌食品有限公司内,除了有国内领先的鸡肉类预制菜生产线,还有着自己的生鸡产品生产线。“我们的优势在于有自己的养殖及屠宰链条,去年生产了8万吨生鸡产品及1万吨预制菜类产品。”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永年说。

在“眼球经济”驱动下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瞬息万变,“酒香也怕巷子深”——既要有好产品,还要有好营销。“从菜市场转战互联网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我们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的电商‘民悦和’,2024年我们做到了抖音平台鸡肉类产品销售第一名,今年会持续扩大电商渠道的销售。”谈到互联网电商,杨晓娜信心满满。

在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既有市场的自主选择,也离不开政府的主动作为。昌邑市围绕打造食品加工先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做大丸和食品、硕昌食品、民和食品等食品加工产业链链条企业83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50家,占链条企业总数的60%,产品涵盖面食、叶菜、调理蔬菜、畜禽熟食等40多个菜品品系。2025年上半年,昌邑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2.3亿元、同比增长35.2%。

从“一只鸡”到“一条链”,昌邑市用数十年的坚守与创新,完成了从传统养殖大县到现代食品产业高地的华丽蜕变。这座小城将继续沿着产业链的脉络深挖潜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让更多“昌邑智慧”滋养现代农业的沃土。

【来源:大众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