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没有想到。
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娱乐版块里。
在热搜里的陈梦,被讨论的并不是赛场上获得的金牌,而是她身上的绯闻、争议和标签。
1
一位职业生涯手握多个冠军的乒坛领军人物。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频繁被人误认成“明星”、甚至被称作“娱乐圈新人”。
热搜上的关键词“狂妄”、“和孙颖莎不和”,“跟王楚钦秘密领证”。
这些标签像钉子一样,一条条钉在这个站在世界之巅的女孩身上。
她曾高喊“我的时代到来了”,也曾哭笑不得地否认“婚讯”。
陈梦到底做错了什么?
她只是在赛场上比对手更稳定、更强悍、更有经验,最终赢得了比赛。
可在赛场之外,她要承受的,从来不只是汗水和训练。
她还得应对流言。
黄晓明在陈梦身上花的心思,观众看得清楚。
2024年巴黎奥运会陈梦夺冠时,黄晓明第一时间在微博发文庆祝,并称“表妹让我们全家骄傲”。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黄晓明便在各类节目中时不时地提到陈梦。
《中餐厅》里打视频电话给她,岳云鹏演唱会带着陈梦一同出席。
有时候观众真分不清他是在“显亲情”,还是在“蹭热度”。
有一次,黄晓明在采访中干脆开玩笑说,蹭表妹的热度没什么不好,自己乐在其中。
问题在于,表哥可以蹭热度,但陈梦愿不愿意,是另一回事。
《是女儿是妈妈》节目中,她用一句话回怼了所有看热闹的人:“可我那些流量给你,你要吗?”
她没有责怪黄晓明,但语气已足够表明态度。
2
陈梦的出镜频率确实在增加。
2025年她参加了三档综艺,其中《是女儿是妈妈》为常驻。
节目中,她一边笨拙地做家务,一边在镜头前露出小女孩的拘谨与认真。
这个在场上霸气十足的冠军,私下竟因妈妈的一句叮嘱就紧张地不知所措。
她说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能和妈妈一起睡觉、能听父母讲讲爱情故事。
这些细节太普通了,但也正因为普通,才显得弥足珍贵。
陈梦没有想过要靠综艺转型。
但镜头的聚焦,总让她躲不开。
只要她出现在荧幕前一次,讨论就会多出一层。
在她看来,“冠军”这个身份,应该是最清晰不过的定位。
可外界显然并不满足。
2021年,陈梦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脱口而出一句:“我的时代到来了。”
这句胜利宣言成了争议的起点。
她没想到,这句话会被解读为“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有人说她不够谦逊,有人说她太高调,还有人说,这一刻她已经在内心“和孙颖莎决裂”。
在赛场上,陈梦击败的对手,正是队友孙颖莎。
赛场上两人打法不同、风格迥异、战术思路也完全不一样。
陈梦更稳重、节奏缓;孙颖莎更快、攻击犀利。
在顶尖水平的比拼中,哪怕一个表情、一次眼神都可能被放大成“敌意”。
可事实是,陈梦在巴黎奥运会再次击败孙颖莎后,第一个走向对手的还是她。
两人拥抱、说话,肩并肩走下领奖台。
更早之前,陈梦还在节目里亲口回应两人的关系。
她说:“我们是对手,更是队友。凌晨四点的训练馆,我们一起练球的身影,不会因为一句话而改变。”
网上的争执,止于现实的配合。
两人在集训时曾被拍到互相纠正动作,一起开玩笑。
竞技场上的输赢,本只属于比赛本身。
但标签却常常延续得更久。
3
陈梦和王楚钦的绯闻,从2018年就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传播。
当年王楚钦担任陈梦的陪练,两人训练时间较长。
有粉丝说他们穿情侣帽、背情侣包。
更有人发现陈梦妈妈注册的商标叫“HOPE WANG”,于是信誓旦旦说“这就是爱的印记”。
从亲人、队友,到情人、夫妻,网友的想象力几乎不设边界。
有人甚至在平台上公开传播“他们已经秘密领证”。
陈梦在节目中终于回应。
她说:“结婚这事还轮不到你们先知道。如果真结婚,我自己第一个朋友圈官宣。”
她还顺带解释了商标的事:“我妈只是喜欢那个英文词,没有其他意思。”
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加掩饰的无奈。
这些年来,和她传出绯闻的,不止王楚钦。
还有方博、樊振东,甚至连演员任嘉伦都被点过名。
陈梦没有把这些谣言逐一追责。
她只是继续训练,继续比赛。
2024年底,她突然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很多人以为她是要退役。其实没有。
她选择了一种更安静的方式准备下一场战斗。
世界排名的浮动,对真正有目标的运动员而言,只是暂时的外壳。
2025年夏天,陈梦宣布重启训练。
目标是11月的全运会。
她没有停过,只是暂时退到人群之后。
陈梦1994年出生。
五岁开始学习乒乓球,十岁开始专业训练。
第一次站上全国大赛领奖台,就拿下金牌。
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她用一路的伤病和无数次训练换来了今天的荣誉。
但网友看到的,常常不是这些。
他们看到的是综艺里的她是否穿得时尚,她和哪位男队友接触过,她在比赛结束后有没有拥抱对手。
他们不关心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少训练时间。
他们只想知道这个冠军有没有“爆点”。
2024年巴黎奥运会,陈梦成为继邓亚萍、张怡宁之后,第三位蝉联奥运女单冠军的选手。
这本该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但紧随其后的,却是网络上的退役传言、与队友不和的流言。
这些年,体育圈渐渐有了娱乐化的影子。
运动员既要拿成绩,也要会说话。
他们不但要赢球,还要赢得“观众缘”。
但真正的体育精神,从来不是被标签决定的。
陈梦的对手不是孙颖莎,不是王楚钦,不是黄晓明的流量,也不是热搜上的每一条评论。
她的对手,只有球台对面那个同样全力以赴的选手。
陈梦在巴黎领奖台上笑得很真。
她说:“我还是会打一场一场打下去。”
她没有说自己一定会赢,但她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清晰。
结语
风言风语或许还会继续。
但那些标签终将会在一场又一场胜利后,被新的荣誉一一替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定义陈梦,最准确的,大概还是——冠军。
她的球拍,永远比标签更有说服力。
陈梦再谈“我的时代到来了”争议:奥运夺冠后仍遭质疑很煎熬,不敢再这么说了——潇湘晨报·晨视频
陈梦最新发声:准备恢复训练!——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