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提高效率,只要这3点!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07 08:11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1. 为什么有些出身名校、学习和工作意愿很高,也非常勤奋的人,工作成果却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2. 在长期的人才发展和胜任力测评工作中,我一度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更用心、近距离地长期观察这些人的工作方式,与高效能杰出人士相比, 他们 普遍存在3个问题

3. 一是不善利用工具模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是重复的,完全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 搭好框架,建好模型,模块组合,重复使用。 不仅产品开发、流程建设,即便是文案写作、数据分析等都可以利用这个方法。

5. 二是不善统筹安排工作。 他们风风火火,条理不清,看似效率很高,实际效能很低。于是,紧急的事情越来越多,进入更加忙乱的恶性循环。原因就在于,在琐碎事务中耗散了精力,而带有根本性的重要工作并没有完成。

6. 那些业绩卓越的人,专注淡定,通常 周日晚上做周计划,每天晚上做明日任务清单,清单一定是重要性排序 而不是时序流水账,接到新的任务,也不是排在清单最后,而是根据重要性插在清单的适当位置。

7. 他很有掌控感,会在 效率最高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拿出整块的时间来做最复杂的事,疲惫的时间处理例行重复的事,在零散或等待的时间学习或构思。

8. 其实,我们因为经常会被干扰打断,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同工作内容的切换上。所以,如果不是十万火急,就应该先把新任务列入日程表,继续完成手头的工作。

9. 三是只关注事,忘了目的。 比如,如果你是一位招聘负责人,如果只是专注招人这件事,自然就只会关注“招聘漏斗”,筛查简历多少?约面几人?到面几人?OFFER几人?入职几人?转正几人?忙得团团转,用人部门还不一定满意。

10. 但是,如果你把工作的目的定义为:为新业务目标达成提供人才支持,那么,你一定对业务的底层逻辑、运营节奏、工作场景、人才画像会有更深刻的认知,进入面试的候选人可能没有那么多,但人才匹配更精准,招聘的转化率、留存率和胜任度会更高。

11. 这3点并不复杂的道理,为什么很多聪明能干的同学却做不好呢?这才是我们应该更关注的问题。

12. 原因也有3点。 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这种任务式、应激式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已经制约了个人发展;二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也想做出改变,但缺乏专业辅导和有效方法;三是有很多公司或部门的领导,本身就是任务导向型的,只看过程、态度、苦劳,这才可怕!

13. 吴军在《浪潮之巅》里讲过Google刚进中国时的一件事。同样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北京研发团队工作,另一组直接派往美国总部,结果国内同学的效率、业绩水平比去美国的小伙伴差了一大截。

14. 后来研究发现,原因就在于,中国研发团队里,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高效工作,而在Google总部,新员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员工的带动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15. 发现问题后,Google总部的工程师陆续来中国交流,问题很快解决。你看,Google的工程师应该算是一群聪明人吧,尚且需要工作方式的指导,何况大多数人呢?

16.总结一下:

关注目的,以终为始。

统筹安排,要事优先。

工作建模,事半功倍!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