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己组装的电动赛车,笑得合不拢嘴。这不是玩具店买来的,而是他亲手做的!在山东邹平市的暑期训练营,孩子们像赵梓辰一样,每天都在动手动脑,玩得不亦乐乎,还学到不少本事。
假期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大难题。孩子在家没人看,父母上班不放心。邹平市妇联看在眼里,推出“木兰学堂‘童’创友好”公益训练营,专门帮双职工家庭解决“看娃难”。这可不是普通的托管班,学作业、玩游戏、做手工、跑户外,样样都有,孩子开心,家长省心。
课程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早上,孩子们捧着书本,跟着老师读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下午,可能在画画,捏出个五颜六色的泥巴作品,或者练少儿瑜伽,舒展小胳膊小腿。围棋课上,小脑袋瓜转得飞快,琢磨着怎么把对手“吃”掉。还有安全教育课,教孩子们怎么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家长段女士说,她和老公都上班,孩子放假在家总让她揪心。现在有了训练营,专业老师盯着,孩子不仅安全,还能学到东西。她笑着说:“我家小子回来跟我显摆,说他会下围棋了,我都下不过他!”这样的反馈,在训练营里可不少。
老师是训练营的“定海神针”。邹平市妇联请来了50多位专业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老师教得认真,志愿者陪得贴心。黄蕊是妇联主席,她说:“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被关心和照顾。”有了这样的团队,家长们自然放一百个心。
训练营不只待在教室里。孩子们被带到市博物馆,摸着古老的文物,听梁邹大地的历史故事。他们还去妇幼保健院,学着做香囊,小手忙得不亦乐乎。在市检察院,孩子们当起“小法官”,体验法治的严肃和有趣。到了市档案馆,他们翻看老照片,像是穿越到过去。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学到的东西课本里可找不到。
邹平市妇联的这个项目,已经办了五年。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现在覆盖全市17个社区和16个乡镇,1000多个孩子在这个暑假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说,这就像给孩子找了个“大家庭”,既安全又热闹。
课程设计也特别用心。妇联不仅请老师来教,还带孩子们走出去看世界。比如在健康教育基地,孩子们学着怎么吃得健康;在实践基地,他们试着种小树苗,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这种“走出去”的方式,让孩子们不只是坐在课桌前听讲,而是真正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心感受。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觉得暖心。孩子们的笑脸,是对训练营最大的肯定。家长们也不用再为假期发愁,可以安心上班。你说,这样的项目,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该学学?如果是你,你会想让孩子参加这样的训练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