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影视剧审美越来越倒退?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8-03 07:05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现在的古装影视剧妆造虽然华丽精致起来了,但却感觉比较起老电视剧少了点灵魂?问题出在哪里呢?

先说结论。现在古装剧的妆造也越发精致起来,横店盘头功夫也越来越厉害,但是依旧是堆砌的美,正因为古风发式会比较复杂,所以基本上会把各种配饰往上装填、生怕少了便不像个主角,其实中国最崇尚的不是“满”,而是“留白”,是因人而异,不会让角色失了个性。很多网友觉得看剧脸盲,那不是脸盲,是因为整个妆造都是失败的,毫无记忆点。

这几年流行非遗了,就满头非遗绒花,像在头上直接栽了一个小花园。

花钿火了,影响到不同朝代的影视剧,甚至还影响到了仙侠剧,到了人人都有一个花钿的地步;

宋风妆造火了,无论贵贫身份地位脸上都得贴个珍珠妆,头上戴着各种各样的塑料冠,试问:这图里,哪一位是公主?

甚至还有不同朝代风格的发饰堆砌,满汉现代风格杂糅,真的是大杂烩、乱则乱矣。

还有3D打印的“塑料”婚冠以及若干透明塑料头饰,被网友嘲笑是糖画,完全没有婚礼和其身份的庄重感。其实也不排斥3D打印,但打印出来这么让人无法同理心对待,就是真的不该。

还有一些时刻透露着某种“诡异”的服化道,真的很难让人想象,古装剧都演化三十年了,难道每年都在退着走吗?

还有妆造的风格,统一化的白幼瘦、大眼睛,哪怕病倒了、被迫害都是细腻皮肤的病美人。

难怪有网友表示:现在古装剧的妆造乍看都挺好看,但感觉美则美矣,就仅仅是好看罢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以前的庄重感,总有种虚飘感,而看以前的电视剧,服化道是实在的落地感。

这种落地感的来源,恰恰正是文化自信,我们但看古画里的美人儿,五分神韵,三分造型,两分服装,最末才是注意到头上的发饰,发饰不会多而杂,也不会逼人视线。

就比如老一代的影视作品,可以看出头饰是融入整体妆造的,既不繁复,也不会喧宾夺主,恰恰是为角色形象塑造服务的,这些发饰不仅结合角色个性还能烘托情操,饰品更是个人的品性体现,比如古典女子喜欢兰花、如兰的气质,那么头上便妆点一点兰花;从材质上,喜欢如玉的雅致,便是玉器为主;如果是富丽堂皇,则多佩戴黄金配饰,更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富丽堂皇。

以前的角色个性鲜明,记忆点深刻,大多也是靠了妆造的作用。

哪怕以前的材料也没那么精致,因为时代资源问题,大部分也多为塑料等材质,但哪怕塑料材质,也能给整出一种和谐美,这就是妆造老师手法和运用的问题了。

但现在的影视剧,到处充斥着影楼风和网红妆复刻,而有意思的是,影视剧带动了影楼妆网红妆的流行,影楼妆网红妆的风气影响了影视剧的妆造,循环反复,流量为主的趋势始终主导着影视审美,所以这种情况目前始终没有休止。

加上演员们缺乏对古典韵味的训练和营造,不仅是形体,还有神态、眉眼等细节,所以哪怕古典装束,也会有一种浓郁的现代感,割裂到观众看得不是古装剧,而是套着古装外衣的现代剧。老一辈演员说:你要让观众融入你是个古人,你得自己先成为古人,至少也得作个八分像吧。

不过任何艺术的沉淀需要时间,犹如质变到量变,第一步都是模仿,任何元素都得堆砌,最后才能筛选出自己想要的,沉淀出清晰的风格,所以现在的影视行业妆造的美感即是在做加法,而到了真正的了解和沉淀之后,才会不断作减法。

要知道,老祖宗的审美也不是一日而就,虽然大部分影视剧作品都在架空和穿越,但审美却是人人都晓得的标准,所以影视剧妆造乱象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观众的监督和考评。而现在的作品,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品、也不是层层关键词堆砌的大满贯,而是有考究、有深度的耐心和创意力。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妆造也会有质感上真正的提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