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海德格尔的哲学遗产,破解哲学经典的阅读壁垒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31 09:03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且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与时间》也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直接奠定了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对《存在与时间》的导读,作者提取书中最为关键的哲学概念,逐节进行分析与解读,进而把握海德格尔宏大而晦涩的哲学理念。书中重点探讨了:海德格尔著作的生成语境与思想背景;文本各核心章节的宗旨、内涵及学术影响;该著作的持久学术遗产与思想辐射。本书简洁明了、逻辑流畅,既是初次接触《存在与时间》的读者的重要指南,也是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工具书,对哲学和文化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英]S.马尔霍尔 著,亓校盛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沉沦于世

作为共在,此在通常在常人的存在中维持自身。因此,我们关于此在的此之在的日常模式的问题,其实就是追问常人自身如何从展开状态的角度来显示自己。海德格尔的回答集中在三种现象上面:闲谈、好奇和两可

“闲谈”是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显示出来的可理解性的形式——平均的可理解性。所有的交流必然都涉及一个对象(所谈及的东西)和关于它的断言。在闲谈中,我们对那个断言的关心胜过了对它的对象的关心。我们不是努力寻找通达对象本身的方法,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关于对象的断言上面,仅仅因为这个断言被说了出来,就把所说的东西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并把它继续讲下去——传播这个断言,允许它扭曲我们对对象的谈论,等等。因此,我们就和表面上的交流对象失去了联系;我们的谈论没有根据。无论谈论什么,我们看起来都能非常轻松地理解。这必然使我们认为自己能理解一切事情。即使当我们恰好不能理解的时候也这样认为。通过表明这样的彻底的理解,闲谈遮蔽了它的对象,而不是揭示出了它们,它也遮蔽了未来对它们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因此,一种非个人的无根据的理解(常人的理解)支配着此在与世界和他人的日常关系。

一种无根据的对世界的理解脱离了任何能够使此在关注它身边的对象的具体工作。这种理解倾向于远离上手的东西而朝向外来的、陌生的和遥远的事物。如果它关注的焦点是新奇的事物,那么它最初的关切指向的就是该事物的新奇性。它寻求新的对象,不是为了在它们的实在中把握它们,而是用它们的新奇性刺激自己,以至它越来越快地寻求那种新奇性。简言之,此在变得好奇:由于被新的可能性吸引而分散注意力,它越来越短暂地逗留在任何既定的环境中;它到处漂流,不在任何一地逗留。由于此在彻底脱离自己的环境,它不能够区分真实的理解与假冒的理解:当深刻的真实的理解看起来非常奇怪并遭到排斥时,肤浅的理解受到普遍推崇。这种模棱两可不是任何假定的个体有意为之的目的;但是,在一个公共世界中,由于受闲谈和好奇的支配,这种两可性渗透了此在总是已经发现自己被抛入其中的理解,渗透了它从同代人和自己的文化中继承来的遗产。

这三种相互关联的生存论特征揭示了属于此在的日常状态的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沉沦:

这个名称并不表达任何否定的评价,而是被用来意指:此在首先和通常就处于它所操劳的“世界”当中。这种“消融于……”通常都具有在“常人”的公开性中失去存在的特征。首先,此在在沉沦中与作为本真的自我能在相分离,然后沉沦于“世界”之中。

简言之,此在平均的日常展开状态是非本真的。由于此在消融于“常人”之中,它就远离了任何对它的世界的真正操劳以及对它的同代人的操持,它也远离了任何真正的自我理解——对自己的与某一个常人所有的那些可能性正相反的真正的可能性的理解。这种远离真实的自我理解的沉沦渗透了此在的哲学活动以及它的日常生活。的确,沉沦构成了海德格尔对以下事实的最核心的解释:那种本质上就对自己的存在有所领会的存在者,仍然秉承了全面压制任何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真正理解的哲学传统。在前面,我们看到哲学家们倾向于使用更加适合于描述存在者的术语来阐释此在的存在。我们也看到这种对现成范畴的误用非常自然地既出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的前理论的关注投入中(当对象处在引诱人把它们当作什么东西来理解的上手状态时),也出现在理论思考的特殊情境中(对象和人完全脱离它们的世界而出现)。此在内在的社会性和它迷失于“常人”中的倾向进一步表明,一旦这样的错误阐释在哲学文化中确立起来,新时代的哲学家们将倾向于毫无置疑地把它们作为不言而喻的真理,作为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接受下来。那些一直都偏爱更加新奇的理论建构的哲学家们拒绝接受被当作常识的东西。他们复杂的理论建构使那些喜欢新奇和高级事物的人们感到兴奋。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哲学家们仍旧被常人世界的一致性幻觉所束缚。这样的哲学倾向背离了本真的自我关切和自我关 系,是更具普遍性的沉沦的征兆。就像在人类活动的其他模式中一样,哲学家们变得沉迷于平均化的日常世界,因为他们失去了自身,失去了对他们有一个可以失去的自我的意识。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