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通讯员 宋思维 李小平 杨 辉
“稳住操纵杆,注意飞行高度。”7月3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无人机培训基地内,螺旋桨的嗡鸣声此起彼伏。学员唐尧正全神贯注地跟随教练学习悬停、爬升、转向等无人机操作技巧。
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无人机正成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椒园镇抢抓科技助农机遇,成功引进湖北蓝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集无人机培训、应用、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我们已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资质,重点培养农业无人机操作人才。”公司负责人马智斌介绍。学员结业后不仅能从事农业植保、作物监测等工作,还可通过公司推荐考取更高级别资质,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在科技赋能农业的道路上,宣恩县不仅在无人机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更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走进万寨乡伍家台村的千亩茶园,实时气象监测设备24小时运转,恰如茶园的“守护神”。
“茶园有了天气预报员。”茶叶基地管理人员周述权颇有感触,“通过精准预报,我们能科学安排采茶时间,既保障了工人安全,避免高温中暑,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提升气象服务的精准性,宣恩县气象局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成立专家联盟,针对茶叶、黄金梨等特色经济作物发布专题气象预报。目前,全县9个乡镇已布设52套气象观测站和2套专业农业气象站,覆盖主要特色产业基地,实时监测温湿度、降水等关键指标,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我们构建了天地一体的监测系统,并通过天惠农App实时推送天气信息和农事建议,让农户随时随地掌握生产主动权。”宣恩县气象台台长文文介绍。
从无人机培训基地的机器轰鸣,到茶园中的智慧监测,宣恩县正通过“精准育才+智慧服务”双轮驱动,为传统农业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如今,在广袤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用手机查看气象数据,用无人机管理农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应用,正在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