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摊撤了 文创来了 景区景色升级了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30 20:04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今晚报

景区做“减法” 半年过去记者回访——

小摊撤了 文创来了 景区景色升级了

  编辑同志:

  去年10月,本版的一篇报道《这些景区“小摊” 还需融入景中》,反映在本市五大道、西开教堂、意式风情区等重要的旅游景点周边,开设了很多小摊位,这些摊位售卖的大多是没有特色的、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的“网红”小吃以及小工艺品。摊位的设置与这些景点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影响景区景点的美观问题。相关报道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共鸣,也引起了相关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最近我发现,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这些景区景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质化的小吃摊撤了,如今的景区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不但还原津城的美景,基础设施的提升,还给津城增添了新的活力。希望记者能就此进行追踪报道。  市民刘先生 李女士

  记者调查

  五大道民园广场周边

  小吃摊撤了 设施焕新升级

  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记者在五大道标志性建筑民园广场周边看到,数十家小吃摊将民园广场包围。从去年开始,相关部门积极行动,遍布在广场以及周围的小吃摊,于去年11月被全部清理。随后,民园广场内部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7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民园广场,曾经被小吃摊包围的喧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冲刷一新的地面、开放的中央草坪,以及与百年建筑相得益彰的咖啡车、冰淇淋车。游客坐在长廊里拍照,孩子在人工草皮上奔跑,保洁人员冲洗着地面,让“城市人文会客厅”的定位有了具象的支撑。小吃街清理后,东侧长廊恢复了原有的样子,很多游客在长廊打卡拍照。“每天,我们都会至少对广场地面进行一次清洗。同时,增加了保洁队伍人数,随时对广场和周边进行卫生巡查及清洁。”民园广场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马车驿站的迁出,广场外围原马车驿站位置也铺设了人工草皮,可供游客游玩休憩。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广场内部及外围,巨型冰淇淋主题美陈装置地标及装饰一新的咖啡车、冰淇淋车,吸引着游客驻足拍照。五大道公司总经理介绍,除了原马车驿站提升改造,广场还增加了更多的绿地休息区,增设了便民座椅,对公厕和游客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还配备了智慧导览和志愿者服务。这些提升,更关注在细节处提升游客体验和便利。

  “五大道不仅是凝固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更是一座可沉浸体验的‘城市人文会客厅’。我们以街区品质提升为核心抓手,通过环境提质、场景赋能和服务升级,使百年建筑群更高效地承载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形成文化底蕴与时尚活力共生的街区生态。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文商旅要素融合,升级多元消费体验场景,完善国际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有文化深度、有经济热度、有治理温度,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魅力街区。”五大道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西开教堂门前

  遮挡视觉通廊的小吃街清了

  西开教堂是本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一代代天津人的回忆。两层楼高的集装箱板房,售卖着烟熏火燎的烤鱿鱼叫卖声不绝于耳,是去年10月3日记者在西开教堂门前、国际商场AB座中间公共用地的小吃街看到的场景。相关文章见报后,市民纷纷表示希望尽快清理掉这条小吃街,恢复西开教堂前曾经的美景。

  近日,西开教堂门前小吃街清理的消息引来市民点赞。7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开教堂门前、国际商场AB座之间的这条步行街看到,全部小吃摊已全部清除,站在南京路路口,西开教堂全景无遮挡地呈现。街道进行了清理整顿,摆放了花坛绿植。街道周边环境也焕然一新,卫生秩序大幅提升,赢得了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

  和平区南营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教堂门前、国际商场AB座中间公共用地问题因时间久远、涉及商业主体较多、承租方经营方存在纠纷等原因,导致清理难度较大,战线拉锯时间冗长。为有力有效地迅速解决问题,将公共用地“还公于公”,南营门街道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解决集装箱占路经营问题。前期,通过反复与承租方经营方沟通、协助商户积极转变业态、帮助经营方另谋出路等方式,巧妙化解矛盾问题,保障小吃街腾挪清退工作顺利进行。过程中,对云谷文旅大集“低散乱”集装箱重新统筹,分五步科学合理逐步消化:一是迅速清退臭豆腐、烤鱿鱼等群众反响强烈,严重影响市容的商户;二是将闲置集装箱换地暂存,腾出公共空间;三是归拢剩余集装箱,避免遮挡视线;四是挪移现有经营、合同未到期商户,将教堂与南京路彻底打通;五是清除路面线缆,去除地面“牛皮癣”。

  “通过数月来的日夜奋战,目前,教堂门前公共用地问题已逐步解决,15个占路经营大型集装箱得到有效清理,教堂门前广场空间得到极大释放,西开教堂与南京路间再无遮挡,游客拍照打卡日趋增多。下一步,还将对清理出的公共道路进行绿化美化,真正提升颜值、气质。”南营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意式风情区周边

  特色文创小屋吸引游客

  去年10月,市民反映意式风情区饮冰室周边小摊售卖产品落俗套问题。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意式风情区看到,原有的国潮摊位所剩无几,仅剩的三四个摊位仅仅售卖一些游客所需的饮品、夏日清凉用品。在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四周,设置了数个各具特色的文创小屋,包括泥人张、意风街文创产品、邮政网点等,这些小屋设计精致且与街区整体建筑风格非常一致,吸引众多外地游客驻足游览、拍照、购买产品。“这样的文创小屋,设计新颖、布置精美,售卖的产品很有本地特色,感觉非常用心,是我们外地游客愿意逛的,所售物品也具有天津特色,是我们愿意买来留作纪念的。”游客里女士说。

  ■记者手记:

  让景区回归本真

  是治理智慧更是城市温度

  从去年10月市民反映景区周边小摊与风貌格格不入,到如今五大道、西开教堂、意式风情区的焕然一新,半年多的时间里,津城这些标志性景区的变化,藏着一场关于“回归”与“升级”的治理实践。

  民园广场的变化,不仅是“拆”与“清”,更是用绿地、座椅、智慧导览等细节,把空间还给游客,让历史建筑在现代服务中焕发新生。

  西开教堂门前小吃街的清理,更显治理的攻坚决心。那些曾遮挡视线的集装箱板房、烟熏火燎的烤鱿鱼摊,是市民多年的“心病”。当游客站在路口就能拍下教堂的全貌,当花坛绿植取代了杂乱摊位,这份“还公于公”的坚持,守住的不仅是景观,更是城市的记忆。

  意式风情区的文创小屋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商业与景观并非对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带着本地印记的元素,装进与欧式建筑协调的小屋里,既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又成了景区的新亮点。

  走访中,听到最多的是游客的点赞,市民的感慨。其实,景区的颜值提升只是表象,更深层的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变:从“重商业”到“重体验”,从“求热闹”到“求品质”,从“看眼前”到“谋长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