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外卖成了不少人用餐首选,可同店同款餐食,外卖和堂食价格常差不少:奶茶贵 1-2 元,烩面价差甚至达 10 元。这种 “一份饭俩价” 的情况,让人犯嘀咕。
价差有多明显?
郑州的例子很典型。晏渠老烩面通泰路店,堂食大碗烩面 15 元,外卖平台卖 25 元,差 10 元;蜜雪冰城部分产品外卖贵 1 元;米村拌饭的牛肉石锅拌饭,外卖比堂食贵 2 元;源麦甜一款千层蛋糕,价差达 20 元。
当然也有例外,方中山胡辣汤、合记烩面等部分门店,堂食与外卖同价。但整体看,外卖更贵成普遍现象,甚至有商家在分量上做文章,比如锅贴堂食 10 个,外卖 9 个。
商家为何提价?
商家有苦难言,外卖成本太高。郑州一烧烤店老板算过,平台佣金、配送费、活动补贴等占外卖流水 30% 左右,不提价难盈利。酸辣粉商家也说,平台抽成 20%-25%,不搞活动没客流,搞活动利润薄。
有味餐饮加速器的谭野认为,外卖的便利伴随成本,骑手配送、平台抽佣、打包物料等都要花钱,商家只能提价。且点外卖的人大多不知堂食价,也让提价更容易实施。
此外,部分平台人员可能指导商家提价,外卖 “零元购” 等活动也促使商家推出 “促销装”,加剧了外卖与堂食的差异。
是行规还是漏洞?
外卖平台认为,不同渠道成本不同,定价不同是行业惯例,就像纸巾在不同地方售价不同,平台不强制统一定价。并表示外卖服务范围有限,不参加活动也不会找不到店,复购靠餐品和服务。
但消费者觉得像被二次加价,易流失信任。谭野建议平台明示价格差异,如标注 “堂食价 / 平台价”;大店可线上线下差异化运营,而非简单提价。
消费者怎么看?行业咋发展?
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觉得外卖方便,贵点能接受;有人认为已付打包费、配送费,餐品再涨价不合理,因此减少点外卖。
从行业看,价差过大不利发展。商家可优化运营降成本,提升餐品和服务;平台应平衡各方利益。只有三方合力,合理分摊成本、透明定价、做好服务,外卖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对于 “一份饭俩价”,你能接受吗?
(文/枫糖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