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首次实现“双线引江”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8 00:32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大皖新闻讯 7月26日10点18分,随着引江济淮西兆河线试运行暨凤凰颈泵站首次开机调水,从长江干流向西河抽引江水,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双线引江”全面实现。在安徽旱情严峻并启动四级响应的形势下,这将有效缓解全省旱情。

“双线引江”助力旱情缓解

引江济淮工程凤凰颈泵站

凤凰颈泵站是引江济淮工程西兆河线的关键枢纽工程。工程开工以来,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抢在2025年汛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

当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无为市的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现场,只见前池、新建泵房、压力水箱、改造后的老泵房和新建管理房等建筑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凤凰颈枢纽正在抽调江水,通过西河、兆河引水,与菜子湖线抽引的江水在小合分线汇合,经派河口泵站、蜀山泵站逐级提升,流经瓦埠湖,注入淮河干流。

“引江济淮工程共设置枞阳、无为两处长江北岸取水口,通过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双线引江输送江水至皖北和豫东地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茂松介绍,在我省发布旱情四级响应后,凤凰颈泵站按照省引江济淮集团统一调度承担应急抗旱任务,开启2#、5#水泵机组调水,并逐级调控至设计流量150立方米每秒。

与此同时,双线引江的另一条线路枞阳泵站按150立方米每秒满负荷引调江水。“在江淮分水岭,蜀山泵站引水流量已达 220立方米每秒。最近10日已抽调1.5亿立方米长江水进入淮河流域。”据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曦介绍,引江济淮工程今年已先后4次调水3.6亿立方米长江水进入淮河流域,有效缓解了全省旱情。“目前沿线设有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控,确保一江清水入淮。”

“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涅槃重生

凤凰颈泵站正在抽调江水

凤凰颈排灌站原为“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以来一直肩负着防洪、排涝、灌溉多重使命,是巢湖流域向长江提水排涝和自长江抽水灌溉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为了新增稳定引江功能,为半封闭状态的巢湖提供源头活水,引江济淮工程对凤凰颈泵站进行改造,实现传统水利向统筹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现代水利的“华丽转身”。

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位于无为市刘渡镇长江堤防北岸,是一座集防洪、排涝、引江、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设计排涝流量240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流量200立方米每秒,设计引江流量150立方米每秒。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前池、新建泵房、新建压力水箱、改建原泵房作为进出水箱涵和长江侧防洪闸、新建长江侧拦鱼电栅、新建泵站管理房、迁建凤凰颈水文站及其管理房等。

据介绍,工程有不少难点。比如,枢纽施工空间狭小、交叉作业工作面多。“新建泵站位于原泵站前池内,新老泵站净距仅50米,基坑开挖上口面积不足2万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内同时开展多个施工,交叉作业众多。”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另外,基坑紧邻无为大堤,防洪安全风险较高。“老泵站为堤身式结构,泵站主体即为长江干流无为大堤1级堤防的重要组成,新建泵站开挖基坑紧邻老泵站西河侧进口边缘,且建基面揭露土层未渗透性较强的粉细砂层,施工过程中的大堤防洪等都有很大风险。”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全面开工建设后,克服种种困难,实现在2025年汛期具备开机条件的节点目标。“当前,正在持续开展厂房装饰装修、自动化设备安装,计划至10月底主体工程完工。”

工程惠及皖豫两省5000多万人口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其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也是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辐射中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

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对缓解淮河流域干旱缺水、构建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改善巢湖及淮河生态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共设置枞阳、无为两处长江北岸取水口,通过菜子湖线和西兆河线双线引江输送江水至皖北和豫东地区,工程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惠及皖豫两省15个地市57个县区5000多万人口。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殷志强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

【来源:大皖新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