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法桐老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7 17:03
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文|戴发利

老城的一条老街,从街头到街尾,都掩映在双排整齐、高大茂密的法桐树之下。老街有自己的名字,可我在心里一直叫它“法桐老街”。

走进法桐老街,我像一只鸟,回到巢穴,被遮天蔽日的大树所营造的空间包裹、拥抱,一种温暖和温情随之而来,迅速消解内心不安,如徜徉在梦幻般安详宁静的童话丛林。此刻,我的心已然放下,万般舒适。

法桐的灰白色树干位于街两侧人行道上,两两对望,整齐列队,随着道路向深处延伸,健壮、沉稳、挺直、厚实,有着仪仗队般的整齐壮观。更产生视觉震撼的是它们参天茂密的枝叶。这些枝叶,从街道正上方的天空中横穿到一起,在行人、车辆的头顶上紧紧融合,相扶相交,难舍难分,如密闭的穹盖,形成巨大、天然、绿色的廊道。

法桐深扎在地下的根系会不会也如此相向穿越,紧密相交?我想大概会的,枝叶的拥抱如此热烈,根系之间定当更加缠绵。我仿佛看到,在沉寂的地下,它们紧紧牵握,四处延伸,一起努力探寻吸收水和养分,让地面上的树更加生机勃勃。

我在这个城市生活多年,看惯了楼房、街头、行人及一切景象的不断变化,此消彼长,来来去去,但这条老街上的法桐始终未变,一直挺立,愈发繁盛。

当年这些法桐还是芊芊幼苗时,它们是带着快速生长的使命来到这里的,这条街迫切需要大树的绿荫庇护。所以,它们从扎根那一刻起,就调动自己的全部内在力量,一个劲生长拔高、伸展树叶成荫。虽然这片土质不够肥沃,时有旱涝,但它们喜欢阳光,不择土壤,不惧病害,天然具有向上生长的速度优势,没过几年就长得高高大大,青春帅气,直触蓝天白云。它们先是让树干长得足够高大,支撑起宽敞空间,让车辆和行人方便通行,风也可自由无阻地在树下来回穿梭;它们再让枝叶长得足够茂密,为这条街营造绿荫,抵挡灼日的烤晒。同时它们也知道,树下需要冬天的阳光,所以,赶在秋冬交替的季节,它们及时把叶子褪去,让冬日暖阳能够透过树梢洒在街上,洒下暖意。法桐还知道,它们世代以来都是长寿的,既然在这里扎根,与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就不能轻易离弃,所以,它们抱定一个念头,要好好活着,活到百年以上,伴着这条街一起走过沧桑岁月。


在老街上走过,我仰望着每一棵法桐树。看着斑驳的树皮,有剥落、再生的痕迹,如同看到法桐的身体在旺盛而不停歇地代谢、再造、重生,构成这方硕大的树下世界。在法桐的庇护下,车行不息,行人从容,井然流淌。那些老街坊邻居,摆一张桌子搬几个凳子,扑克、象棋、茶水,扎堆而坐,悠闲自在。

对于这条老街,法桐的历史很长。但它们的祖先漂洋过海来到我们这个国度的历史却很短,只有百年左右。它们的故乡在遥远的异国,虽然被称为“桐”,却与这里古老的“梧桐”并非相同属类。可是,人们还是愿意称它为法桐,称呼起来朗朗上口,有着诗意美。

法桐,是有生命,也是有灵魂的。它的家本应在广袤的山野之中,那里有肥沃的土壤,灿烂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而来到城市,来到老街,这是一处陌生之地。它们来之则安之,一切均不苛求。

在这里,它们不能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快乐而无忧地生长,它们要在这里为人间营造一片大自然的天地——要奉献嫩绿,要布下浓荫,要用那毛茸茸的多角形大片叶子阻挡灰尘、消解噪声。就连秋天,那由绿变黄变褐、变得五彩斑斓的树叶,也成为人们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深秋初冬的叶子,飘然而下,落在行人的肩上、怀里,又飘落到地上,厚厚一层,在微风中偶尔飞卷起一两片,整条老街变得诗情画意。

它们的枝条,还可能被从各种角度大幅修剪,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多种造型,既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品格风貌,还要为老街作出自身形体的改变。在它们的枝叶间,是为鸟儿和昆虫辟出生活的家园,那些叽叽喳喳的喜鹊、麻雀,在树上欢快地蹦跳;小小的昆虫,如瓢虫、蚂蚁在枝叶上爬来爬去,大树像鸟儿和昆虫的保护神,坚稳、厚实、可靠。

法桐站在这里,每一个清晨,它们为老街迎来朝阳,看着早起的人们开启新的一天,注视着那些哗哗清扫的环卫工人,那些匆匆去往学校的学生,那些开门营业的早餐店主,人与树相守相伴。每一个晚上,它们在寂静中为老街守夜,身披月辉和星光,看着万家灯火,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静享这宁静中的孤独。

或许,它们内心曾盼望回到故乡的山川丛林中尽情生长,但它们又如此一直安心、沉稳地在老街上站立,并准备一直站立下去。

大概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强大生命力,注定它们要四处为家、去往远方,也注定与这条老街的缘分,生生世世。

(作者为烟台市蓬莱区政协学习文教委主任,区作协主席)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