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彩虹支教队的24名大学生,背着行囊,带着满满的热情,来到福建漳平市的乡村小学。他们不是来玩的,而是要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暑假。14天的支教活动,课程丰富得像个大礼包,孩子们开心得像过节一样。
在漳平市永福镇毓秀小学的操场上,支教队员们带着孩子们玩起了“过河搭桥”的游戏。孩子们分成小组,七嘴八舌讨论怎么分工,有的负责“搭桥”,有的负责“过河”,玩得不亦乐乎。队员们在一旁引导,教孩子们学会团队配合,告诉他们团结才能把事情干好。
另一边,在新桥中心学校的教室里,支教队员们也没闲着。他们跟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队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了各种有趣的课程,比如安全教育教孩子们怎么保护自己,趣味数学让数字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手工课上孩子们剪纸、折星星,个个都成了小手工达人。
这些课程可不是随便设计的。队员们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了解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专门挑了简单又实用的内容。比如安全教育课,教孩子们过马路要看红绿灯,遇到陌生人别随便搭话。趣味数学课上,老师用水果和糖果举例子,算术题瞬间变得生动有趣。
支教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孩子们舍不得,悄悄准备了小礼物送给支教队员。有的是漳平特色的农民画,画上满是田野和笑脸;有的是手工做的眼镜框,歪歪扭扭但满是心意;还有小纸条,写着对“老师”的感谢。队员们看着这些礼物,眼睛都红了。
湖南大学的支教活动已经坚持了18年。每年夏天,都有大学生组成队伍,奔赴湖南、湖北、福建、河南的乡村学校。今年一共有14支队伍,彩虹支教队只是其中之一。他们不光带来知识,还带来关心和陪伴,让乡村的孩子们感受到外面的世界。
这些大学生为什么愿意顶着大太阳跑这么远?因为他们觉得,知识不只是课本上的东西,更是一种能改变人生的力量。他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这些课程,学会思考,敢于做梦。就像一个队员说的:“我们不只是教书,更想让孩子们知道,世界很大,他们也可以走出去。”
支教活动虽然只有14天,但对孩子们的影响却可能是一辈子。很多孩子以前没见过这么多有趣的课,也没想过自己能做出那么漂亮的手工。队员们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只要努力,生活可以有很多种可能。
这18年来,湖南大学的支教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初心从没变。他们用自己的假期,换来乡村孩子们的笑脸。数据统计,彩虹支教队这18年已经走过了上百所乡村学校,带去课程超过千门,覆盖学生数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孩子的成长故事。
这样的支教活动,像一颗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也种在队员们的心里。孩子们学会了新知识,队员们收获了感动。未来,这些孩子们会不会因为这次支教,勇敢追梦?这些队员们会不会因为这段经历,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