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耗时11年携《好天气》归来:想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7 16:04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王一理 摄影报道

著名作家苏童,在文坛“消失”很多年后,推出最新长篇小说《好天气》。7月26日傍晚6点,苏童与好友六神磊磊亮相重庆书博会,分享《好天气》。现场座无虚席,甚至有读者坐飞机从外地赶来参加分享会,大家在“好天气”中久别重逢。


签售会现场

“对AI技术至今没想明白”

分享会开场前,播放了一个用AI制作的《好天气》短片,悬念迭起。主持人宏业问苏童以后是否对《好天气》影视化拍摄给予指导?苏童说:“因为我不懂就没法指导,我完全不懂这个技术如何转化。用AI转化为影像,我老觉得有点像天方夜谭。没有摄影师,也没有演员,也没有产品,怎么就拍了一部电影出来了?我到现在没想通。要按照这本书来拍的话,可能大家从今天看到明天也看不完,因为小说比较长。”

《好天气》被誉为苏童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是他颇有野心的一次尝试,是一次长跑的缓慢行进。他站在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河流与河岸的交界处,叩问是非之暧昧与命运之荒诞。


苏童签售会现场

“我也没想到《好天气》写了11年”

有一篇报道把苏童的回归比喻为侠客归来,“他犹如一个潜修的侠客,不再频繁地踏入江湖,但是只要现身就能名动天下。”听闻此,苏童笑了:“因为六神磊磊我们有私交,所以他会知道其实我平时是一个特别休闲的人。休闲是好听的,我就是一个特别懒的人。关于这个归来,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我的创作量非常大,一个长篇小说写了半年,我都觉得太慢了。我的第一个长篇小说《米》大概只写了半年,第二个长篇《我的帝王生涯》也不超过半年,后面的那几个长篇稍微长一点,但是一般都不会超过一两年的。从《河岸》开始很慢,必须要三四年,但是我再也想不到《好天气》用了11年,确实是写作这个故事带给我的困扰。比如刚才咱们大家说到那个弟弟的失踪,其实我有好几个方案,而且好几个方案都写了。”


苏童给读者签名

每次写完一个长篇,苏童保证自己有三个月的自恋期,“我自己也不质疑自己,我也不接受别人看完小说的东西,到了三个月之后我开始有冷静期,到了半年以后我又去反思,反思我当时的困难,现在解决的方案是不是最佳?”《好天气》原来有一百多万字,中间无数次删减、无数次修改、无数次从头再来,现在有47万字。

写作过程当中,因为书迟迟不亮相,其实还是有读者怀疑:这个书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再不出版,别人会以为我是骗子。原来以为是365里路,后来变成3650里路,最后成为36500里路。可以向我的学生证明,苏童老师真的不是骗子。”

六神磊磊:“《好天气》是一种从容和自信”

因为六神磊磊担任重庆书博会多场新书分享会的嘉宾,本届书博会“含磊量”特别高。谈到苏童的新书,六神磊磊说:“我拿到书就感觉苏老师特别自信,《好天气》就是一个不向流量低头的名字,是绝对的自信。其实给小说取名字还是很讲究的。莫言老师也是苏老师的好朋友,他自认为‘我还是很会取名字的,我有本书名字取得真好,叫《生死疲劳》’,苏老师的《好天气》是一种从容和自信。”


六神磊磊给读者签名

“写作是个苦差事,但又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有一位读者自称是业余小作者,想向苏童请教如果有写作想法,如何在写作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苏童分享:“其实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个非常苦的差事,但为什么又是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行业,因为它有一种神秘的魅力。有很多人写作,其实不是为了成功,是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梳理自己,是给自己某一种交代的方法。卡夫卡写了很多年,其实他把自己的小说是当笑话的,他所有的故事都曾经给弟弟和朋友讲过,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有哲学意识的,有存在主义的,有荒诞感的作家。他觉得他的小说都是好玩的笑话,所以他记录下来。当然我也不能拿他来安慰很多写作者。因为卡夫卡生前从来没想过要成功。写作这条路很难,如果写作目的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或者是给自己梳理自己,那成功不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写作的需求不同,就决定了你如何处置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读者现场提问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