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古装剧不敢给女演员戴耳环?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7 15:40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最近,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尤其唐代背景的剧里,女子基本没有戴耳环?是剧组缺经费吗?为什么不戴呢?

先说结论。唐(含)以前华夏女子不戴耳环是正确的,但不戴不代表没有,只是不流行。自周代至前唐,中原地区女性的耳饰出土较少,一些少数民族仍喜欢佩戴穿耳耳饰。比如石器时代有玉玦、秦汉有耳珰。一说巫师祭祀时戴得、另一说奴隶戴得,作为标记。而且唐代发髻抱面比较大,也会挡住耳环,所以戴不戴意义不大。

古代也是有耳环的,只是秦汉时期的耳珰也是多由蛮夷戴之,随汉武帝平定南越、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后流入中原也成一时风尚。

东汉末年刘熙《释名·释首饰》载:「穿耳施珠曰珰。此本出於蛮夷所为也,蛮夷妇女轻浮好走,故以此珰锤之也。今中国人效之耳。

虽然有少数流行,但事实上在大部分时期,中原汉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谓「全形观」的影响,汉族女子佩戴耳饰并不流行。但不流行,也不代表没有,比如在古画里包括唐以前的女子基本不佩戴耳环,戴耳环的基本是胡人为主。

佩戴珠排环的宋代皇后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直到宋代,随着经济繁荣与技术创新,以及文人士大夫群体审美意趣的兴起,在宋明理学客观唯心论的影响下,大家也更注重起个人发展,与往昔观念迥然不同。这一时代背景下,耳饰得以空前发展,绽放出璀璨光芒,几乎每一代皇后都成为了引领这股风尚的代言人。

佩戴八珠环的明代皇后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耳饰文化更是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明代除了人物、动物、花果,还有建筑、文字都融入耳环,寻个好寓意。

明代女子耳饰的形制丰富多样,还细分了耳环、耳坠、丁香(类耳钉)三大类。

其中,耳环以其庄重典雅之姿,从“不敢戴”成为女子的一种正式配饰,常见于后妃命妇出席重要场合时的正装搭配之中。“四珠葫芦环”,又简称“四珠环”或“葫芦环”。在明代成为宫廷后妃命妇正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耳饰款式,非常流行,且一直延续到清代。

影视剧里的耳环

如今耳环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穿搭最主要的饰品,我们以前也说过,本身古装剧的服饰必须是会参考某个历史时期的着装,完全凭空创造者因教育成本高故少之又少,而如果单凭架空为理由,既用了那个时期的元素,却不去尊重服饰对应时代本身的文化,虽能理解“不作为”、但也就仅仅成了一部没有文化基因的“影视”。所以这些细节,可以给剧组打个态度满分。欢迎留言讨论,看完记得点赞收藏一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