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李芳芳
夏日的静宁,流金似火。而比气温更高的,是经济发展的热度。
7月26日,走进位于静宁县工业园区的甘肃沪佑正通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豪斯特(静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生产线上机器运转有序,工人们操作熟练专业,一条条高标质优的线束产品、一件件制作精良的汽车头枕,源源不断上架,即将销往市场。
甘肃沪佑正通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是一家专业生产及销售汽车线束的企业,主要服务于吉利汽车、陕汽重卡、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是吉利汽车集团在西北地区的重要供应商。公司参与并主导了国内多家汽车公司整车线束开发工作,具有完整的数模、原理图、产品图纸及线束部品设计能力,并具备完全符合TS16949体系要求的工艺设计和过程管理能力。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色彩鲜艳的各类线束被规范、整齐地放置在不同架子,相应牌子上,产品状态、零件号、责任人一目了然。墙上“宁可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自检互检,确保产品的零缺陷”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充分彰显着这家现代化汽配企业把控质量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汽车供应链的门槛很高,我们在质量把控上要求非常严格,检查程序也比较繁杂,生产的每条成品线束上都会贴上二维码,可以追溯产品的根源。”公司总经理许欧阳告诉记者,线束犹如人的毛细血管,汽车所有的功能都要通过汽车线束体现,丝毫马虎不得。
汽车零配件生产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企业落户静宁最看重的就在于此。记者看到,上下三层、6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区内,无论哪个车间,最多的还是女工,并不复杂的制作工艺,相对灵活的工作方式,为大量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让她们既能照顾好家庭,又能在家门口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在预装流水线,18岁的杨敏在一群女工中格外显眼。她告诉记者,自己是趁着高考结束后的假期来公司打工的,马上就干满两个月了,想想自己每天能挣七八十块钱,就很有成就感。
“我们的主要销售市场在西安、宝鸡、内蒙古和山西,静宁离这些地方比较近,具有区位优势。”得益于这两大优势条件,同时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为静宁汽配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因此去年5月,许欧阳邀请同供应链的重庆豪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落地静宁,随后该公司迅速拿下吉利和比亚迪、奇瑞的多个项目定点。
“从认识到签约只用了7天,签约到投产用了3个月,每月能做5万台汽车头枕和扶手,每月平均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目前两家企业共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争取到年底扩产后达到1000个。”作为静宁豪斯特项目负责人,许欧阳见证了企业从落地到投产的全过程,也见证了静宁县扶持民营企业、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为确保汽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静宁县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从项目签约到落地投产,政府部门全程跟进,及时解决企业在用电、厂区改造、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展现出了“静宁速度”和“静宁温度”,助力企业安心发展、快速成长。
春风拂面般的营商环境,让企业乘势而上,迅速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据介绍,今年沪佑公司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倍,车型也从去年的2个增加到近20个。豪斯特项目于去年11月正式投产,截至6月底,已完成产值2000多万元。两家企业今年预计能完成产值1.2亿元左右,上缴税收1千万元,迸发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
在做优做强两大企业的同时,静宁县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乘胜追击,锚定汽配产业链聚集成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分别在汽车配件加工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建设方面达成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这意味着,静宁县将会在构建完整汽车配件产业体系、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中迎来新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英公司年产50万套座椅面套项目投产后,汽车座椅的五大零部件,其中有三项就在静宁能够完成,静宁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汽车座椅细分领域的集采中心。下一步,我们汽配同行将会共同努力,争取把静宁打造成陇东南地区主要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许欧阳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