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在萨摩亚田间向当地示范户传授种植经验。 彭炎森摄
萨摩亚地处南半球热带,有适宜热带作物生长的天然便利,但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落后、农资和劳动力缺乏等原因,当地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均供应不足。一年多以前,我作为中国援萨摩亚第六期农业专家组组长来到这个美丽的南太平洋岛国,和专家组成员克服有限的技术条件,竭力帮助萨摩亚农户提质增产、改善生活,见证了两国农业合作的累累硕果。
西瓜,曾是萨摩亚的稀罕物。当地人曾说,“这里种不出西瓜”,一个5公斤的西瓜一度要卖500元人民币。中国专家在对当地调查研究后,引进了多个西瓜品种一一试种,研究因地制宜的大棚生产技术,成功摸索出适合热带岛国的大棚西瓜种植成套技术,种植出的最大单果重达9.86公斤,大受当地农户欢迎。
瑞奇是当地西瓜种植示范户的代表。他的农场以前主要种植包菜、辣椒、茄子等常规露地蔬菜,2020年成为示范户以后,中国专家帮助他建设了连体蔬菜大棚,并指导他试种西瓜。西瓜种植要注意的细节多、难度相对较高,既要控好蔓、授好粉,也要施好肥、防好病。瑞奇专注好学,边种植、边记录,在不断试错中掌握了西瓜优质高产的秘诀,使农场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比种植常规蔬菜增长了近5倍。如今,他已将自家农场的西瓜种植面积扩大到近10亩,还添置了小型农机具,买了新的越野载货车,生活大变样。每次见到中国专家,他都高兴又热情,不住念叨:“想念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我农场做客啊!”
本着“授人以渔”的原则,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将实地指导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毫无保留地把经济上可承担、易操作、可复制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在解决农户生产中的困难问题之余,我们还注重培养当地农业产业带头人。蔬菜种植示范户朵拉在当地被称为“蔬菜女王”。2018年,她偶然得知中国援萨农业技术项目能帮助当地农户建设大棚、提供技术支持,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主动找中方专家寻求帮助。专家组考察了朵拉的农场,发现她有发展商品蔬菜生产的强烈意愿,就将她列为项目重点扶持对象。朵拉不负众望,用心学习、钻研中国技术,她的农场很快具备了优质蔬菜规模化生产能力,进而带动周边农户加入示范增收的行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商品蔬菜产业村。朵拉两次受邀到中国参加交流培训,“在中国的见闻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是中国技术和中国专家的帮助成就了现在的我。”朵拉常常这样说。
如今,在一批批援萨中国专家的努力下,中国援萨农业技术项目示范农场已成为中国援太平洋岛国规模最大、专业最多、功能最齐的综合性示范农场之一。项目累计建设各专业示范户160余户,受益农民超过1万人,有力促进了萨摩亚农业技术运用水平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成为中萨合作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今年是我参加中国农业援外工作的第七年。从尼日利亚高温炙烤的田野,到埃塞俄比亚疫情肆虐的阴霾,再到闷热潮湿的萨摩亚乡间,我和同事们坚守岗位、播种希望,亲历并见证着中国农业对外援助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铺就的友谊之路。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业援外工作虽然艰苦,但所到之处,当地人民饱含感激和热情的笑脸,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好回报。用心浇灌,收获的是最甜美的果实。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