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揭开草原深处的贸易传奇与文化密码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7 09:08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从湖南安化云雾缭绕的茶园,到内蒙古西乌珠穆沁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片茶叶穿越四千里关山,串联起一段正在苏醒的文明记忆。7月24日,当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牧民们捧出热气腾腾的奶茶,迎接远道而来的湖南客人时,“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大型人文采风活动,在历经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六省区的漫长跋涉后,终于抵达终点。

草原的碧绿与天空的湛蓝在天际交融,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无边的绿毯上。

草原的碧绿与天空的湛蓝在天际交融 摄影/宋小平

毡房茶暖:一片茶叶的时空对话

蒙古包内,铜壶咕嘟作响,奶香与茶香氤氲升腾。当万里茶道中国行的队员们躬身踏入温暖的毡房,牧民照日格图一家正将捣碎的安化黑茶砖投入沸腾的奶锅。女主人手中的茶砖,正是二十余天前从湖南安化启程时,茶农们亲手题写“愿此茶如驼铃,再响草原路”的“出征茶礼”。

滚烫的奶茶注入镶银木碗,一位湖南客人轻啜一口,惊叹道:“安化黑茶的沉厚木香与草原鲜奶的甘甜,竟能如此完美交融!”

牧民照日格图热情接待湖南的客人

帐外,草原如海般绵延,西乌珠穆沁旗的夏风轻拂过古老的勒勒车辙。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英指着远处草甸深处若隐若现的痕迹,感慨道:“看那草丛间的车辙印痕,谁能说清三百年前运茶的马队、驼队是否曾在此歇脚?” 这番话语,让队员们凝视的目光里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深邃与厚重。

彼时茶农以墨为愿,今日草原以乳相迎。茶砖碎裂的瞬间,木香与乳甜在热气中缠绕升腾,恰如一场跨越山河的文明拥抱。  

作为本次活动的终点,西乌珠穆沁旗地处锡林郭勒草原腹心,享有“天堂草原”的美誉。这里是内蒙古唯一汇集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搏克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

古道辙痕:茶叶堆砌的草原商贸史诗

采风队伍踏入西乌珠穆沁草原,脚下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诉说着万里茶道的沧桑往事。这片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沃野,曾是中原通往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的战略咽喉。

在乌兰五台景区,讲解员指向山腰处一条蜿蜒的古道介绍:“这里便是当年驼队进入西乌旗的必经咽喉。哈拉嘎庙鼎盛时期,年耗茶叶价值高达20万银元,寺庙畜群逾三万头,晋商万盛魁、聚义和等十大商号在此常驻经营。”

乌兰五台景区的敖包 摄影/宋小平

清代《蒙古游牧记》记载其“控扼朔漠,东接兴安,西连察哈尔,北通喀尔喀”的枢纽地位。从张家口到西乌珠穆沁旗,驼队需艰苦跋涉20至30天,这里成为商队补充粮草、休整队伍、交换物资的关键中转站。

在乌兰五台景区的茶博物馆,一件蒙着牛皮的商票信匣揭开往昔峥嵘。讲解员轻抚展柜:“这是旅蒙商的‘票子’信用体系——牧民凭商号票据可随时兑换商品,草原的信任比契约更重。”

茶博物馆里展示丰富的茶具、茶产品

最动人的是一套桦树皮茶碗。“商旅缺水时,用它融雪煮茶。”讲解员捧起轻如羽的茶具,“牧民将其揣在胸前衣兜,让远行者带走草原的温度。”  

商贸的繁荣让草原集市人声鼎沸。自18世纪起,西乌珠穆沁旗便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定期集市。晋商账簿记载:每年春秋两季,中原的茶叶、丝绸、瓷器与草原的羊毛、皮革、奶制品在此汇聚交易。至19世纪中叶,仅此地每年中转北运的茶叶就达数十万担之巨。

乌兰五台景区

站在这里,仿佛能看见昔日商队用茶刀分茶的场景——旅蒙商总结的“茶品比例歌谣”至今仍在草原传唱:饮食物品占二成,服装布料占三成,日常生活用品占二成,生产资料占三成。

多元文化也在此碰撞融合。随着茶道的兴盛,汉族商人定居于此,与蒙古族牧民通婚联姻。中原的农耕技术、节庆习俗也随之传入草原,丰富了游牧文明的内涵。

古道新生: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万里茶道,这条全长1.4万公里的传奇贸易通道,曾是明清至民初贯通中、蒙、俄的经济大动脉。它从中国南方的茶山出发,穿越边疆,经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其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商业范畴,成为文明交汇、文化互鉴的重要纽带。

7月12日,湖南省安化县中国黑茶博物馆前,“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正式扬帆起航。

“99号公路”沿线的不远民宿

作为目的地代表,李学英在誓师仪式上热情洋溢地欢迎队伍:“当古老深沉的万里茶道,遇上青春洋溢的草原99号公路,定能让世人惊叹于中华茶文化千万年的生生不息,及其在广袤草原焕发出的融合创新之美!”

西乌珠穆沁旗正大力发展以“游牧部落之旅”为核心的文旅产业,精心打造的草原“99号公路”被誉为“中国最美草原公路”。这条公路宛如丝带,串联起成吉思汗瞭望山、蒙古汗城、游牧文化保护区等众多特色景区,并创新推出“草原音乐公路”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被誉为“中国最美草原公路”的“99号公路”  摄影/宋小平

李学英阐释道,西乌珠穆沁的独特魅力,深藏于草原奶茶凝结的文化密码之中。这片“中国白马之乡”的草原,虽鲜见茶路商埠的断壁残垣,却将茶乳交融的生活智慧刻入了血脉。牧民的铜壶里,青砖茶的醇厚与鲜奶的甘甜碰撞,淬炼出草原饮食的灵魂;在“以茶为贵”的古老礼仪中,当客人双手接过茶碗的瞬间,文化的传递已然完成。“谁能说清那草丛中的车辙不曾被茶路碾过?”——这句感慨,道出了西乌旗作为茶路终点的深层逻辑:茶叶抵达草原后,并未止步于交易,而是化作了文明交融的鲜活介质。99号草原公路所串联的成吉思汗敖包与游牧部落,正是这种古今融合的生动见证。

一片茶叶,从安化的青翠茶山启程,在草原的滚烫铜壶中获得新生。它跨越的,不仅是四千里的关山险阻,更连接起厚重的过去与无限可能的未来,无声地见证着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永恒智慧。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