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新技术”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7 02:12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新乡日报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奇

  7月19日,在卫辉市唐庄镇机械化示范区,一架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农田,细密的药雾均匀洒向茁壮成长的玉米苗。21岁的王铭欣正熟练操控无人机,为玉米田喷洒叶面肥。作为卫辉市常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这位“00后”新农人,已成长为科技种田的行家里手。

  王铭欣介绍,合作社从播种环节便应用精量播种机和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实现精准作业、节地增效。日常管理则依托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施肥、科学灌溉,“小麦亩产稳定突破1000斤”已成为常态。

  这片高产田的“前身”曾是复垦整理的低产田。王铭欣带领团队打出科技“组合拳”,从土壤改良到使用智能农机,从精准播种到病虫害综合防控,让贫瘠土地焕发新生。“低产田变稳产田,正是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结果。”王铭欣感慨道。

  在卫辉市,像王铭欣这样的新农人正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技术落地是关键,年轻一代上手快、创新强,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站站长刘广亮补充道,越来越多青年农技人员的加入,加速了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转型。

  除了专业合作社,卫辉市一些种粮大户也配备了植保无人机、智能水肥一体化机等高效农业设备,成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现代化农机,咱样样齐全!”这已成为当地新农人引以为傲的口头禅。

  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给玉米等秋粮生长带来严峻考验。面对挑战,卫辉市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无人机精准喷洒调节剂、杀虫剂和叶面肥,并依托滴灌系统及时补水保墒,改善田间小气候。一系列措施有效抑制了玉米旺长,补充了作物所需的水肥,增强了防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为秋季丰收夯实了基础。

  在孙杏村镇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浪翻滚的玉米长势喜人,种粮大户李道贵望着成方连片的农田,脸上笑意难掩。他种植的400多亩玉米,通过滴灌补墒与无人机喷防等科技手段,田间管理成效显著。“农技专家说玉米6至9片叶是控旺黄金期,眼下正是关键节点。咱严格按照指导控旺,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今年亩产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李道贵信心十足。

  从知识储备到技术革新,新农人正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田间效益。近年来,卫辉市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创新生产模式、应用先进种植技术,为粮食生产注入源头活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现代化加速前行。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