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家企业参展 低空经济博览会勾勒产业路径 剑指3.5万亿元市场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6 23:32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陈红 刘欢

在经济发展版图中,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备受瞩目的“产业蓝海”。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近300家企业携创新成果参展,同期“翼”起金融低空经济金融论坛,聚焦产业发展路径,共探低空经济从探索到民生应用、实现万亿元赛道腾飞之路。

多元成果汇聚

此次博览会集中展现低空经济领域发展成果,多款产品描绘产业前行方向。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展区内,维新宇航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的Vector5机型受关注。作为7座3吨级产品,它覆盖商用载人、货物运输及应急医疗转运(EMS)等多场景。其市场部总经理孙枭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该机型在空间承载、低噪环保及安全配置上适配多元需求,为复杂作业与应急救援提供支撑。

御风未来(上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2吨级载人eVTOL“空中出租车”M1亮相,可全自主无人驾驶,单次充电续航、巡航速度等性能及多冗余设计保障飞行安全。在现场,公司市场经理王诗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乘坐其“空中出租车”价格预计贴近“打车价”。

在eVTOL电驱动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中国区展示了适配场景的驱动及支撑单元,依托成熟技术助力产业链协同。针对不同机型需求,带来轴承等解决方案,借长期技术积累与推广经验,融入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行业聚焦落地与成本

低空经济论坛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低空经济正从概念热度转向以落地实效和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务实阶段。这一转变既得益于技术迭代,更离不开政策与资本的协同发力,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研报显示,2024年低空经济投融资显著升温,仅eVTOL领域融资超65亿元,无锡市、苏州市、杭州市等地专项母基金总规模超70亿元,为产业提供资金支撑。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表示,产业发展需算“经济账”,技术价值依托可商业化场景。以物流配送为例,单条航线需达临界日均单量实现盈亏平衡,核心商圈与郊区航线差异,凸显场景密度对成本的关键影响。

郜春海认为,行业注重“投入产出比”,物流因高频需求或成爆发点,农村农林植保借自动化降本;起降场等基建需避盲目建设成本沉淀。AI技术将优化成本,但法律法规、空管系统、人才储备等基础投入仍是突破前提。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低空经济所所长张法亮从产业生态分析:“当前低空经济处于培育期,适航取证、早期研发等环节成本压力集中。政策与金融工具正提供支撑,各地产业基金、科创板举措、专项债等,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张法亮还特别提到,我国民用无人机的规模优势已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标准化,使农林植保等成熟场景的运营成本持续下降,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

东北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何宇从资本视角分析,具备降本与适航优势企业更获资本认可,市盈率溢价反映市场对“成本优化能力”的关注。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3.5万亿元。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展望未来,率先实现“场景落地即成本可控”的市场主体,将在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推动低空经济这片“产业蓝海”持续蓬勃发展。

(编辑 上官梦露)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