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票房3.6亿?事实证明,陈佩斯走的,是中国喜剧的另一条大道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6 09:07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在充斥着网络段子与流量明星的暑期档里,《戏台》这部喜剧电影显得格外独特。

票房从点映初期的不足40万飙升至预估3.65亿,对大多数影片而言,这或许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可对于71岁的导演兼主演陈佩斯来说,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数字成绩,更是他45年坚守艺术的回应。

1

《戏台》的问世并不容易。

这部影片历时近八年筹备,早在剧本创作阶段,陈佩斯便经历了多轮投资方撤资。

三家资本先后撤走6000万元资金,使剧组一度面临停摆。

为了完成拍摄,71岁的陈佩斯抵押北京昌平的别墅,儿子陈大愚也拿出多年积蓄,全家共筹1.02亿元资金启动拍摄。

这种近乎“破釜沉舟”的投入,使《戏台》在未上映前便注定是一场孤勇之战。

影片初期定档7月17日,正逢暑期档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段。

从姜文的《你行你上》,到大鹏的《长安的荔枝》,同档期影片多达八部。

原本仅有15%的排片率的《戏台》,直接被压缩到个位数,部分地区甚至只安排在午夜场。

陈佩斯随后无奈选择改档至7月25日,并于7月14日至20日开启点映。

《戏台》首日预售仅14万、影院经理嘲讽“放午夜场都嫌费电”,这是一部电影遭遇的最真实偏见。

出乎意料的是,凭借良好口碑,《戏台》在点映阶段实现了反超。

点映第三天,票房狂揽4836万,排片率回升至20%。

口碑逆袭、IMAX厅改排、点映期7000万票房、主创奔走点映路演,至正式上映后,累计票房一路攀升,市场预测将突破3.6亿。

这不仅是陈佩斯个人的胜利,也是传统喜剧精神的一次回归。

2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陈佩斯与春晚小品密不可分。

1984年的《吃面条》,让他与朱时茂成为全民喜爱的喜剧搭档。

从《羊肉串》、《胡椒面》到《主角与配角》,他的表演既朴实又精准,深刻反映市井小人物的喜与悲。

然而,1998年因版权问题,他与央视终止合作,自此离开春晚舞台。

小品舞台的辉煌戛然而止,他将重心转向话剧。

2001年,为了筹备《托儿》,他创办了“大道喜剧院”。

这部以旧床单改戏服、以果园烂苹果作道具的作品,在全国巡演120场,总票房超4000万,为他的“第二人生”奠定了基础。

随后,《阳台》、《老宅》、《阿斗》、《戏台》等话剧陆续问世,凭借真实、细腻的表演风格,他在舞台上重新找回掌声。

《戏台》话剧版更是演出超过300场,成为近十年口碑最好的国产话剧之一。

正是在这种积累下,陈佩斯才决定将《戏台》搬上银幕。

陈佩斯不是第一次孤注一掷,早在创办“大道喜剧院”时,他就卖掉房产支撑话剧事业。

这次,是为了电影梦再赌一把。

片中侯喜亭端着小茶壶、笑中带泪的一颦一笑,不只是角色的悲凉,更是陈佩斯自己的真实写照。

他自导自演,从剧本到布景、从戏服到镜头调度,事事亲为。

哪怕是10米高的水车、连夜雨戏,他都坚持不用替身反复拍摄。

有人说他“卖情怀”,可他自己更明白,这不仅是为戏,也是为一代人的坚持。

《戏台》的剧情围绕民国乱世中一个戏班的命运展开。

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为了保住戏班,一边应对土皇帝洪大帅的无理要求,一边拼命守住“戏比天大”的底线。

台下的大帅以枪代法,随意改戏本,将霸王别姬改为刘邦上吊,荒诞却不失现实影射。

这种荒谬背后的逻辑,正是陈佩斯所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最深的痛点。

3

片中“真假霸王”错位、“戏中戏”三层结构的巧妙设置,既是喜剧张力的体现,也藏着无数对人性、命运、规矩的拷问。

演员方面,黄渤饰演的大嗓儿虽为票友,却误打误撞登上舞台。

金啸天(尹正饰)是一位“瘾君子”,因鸦片沉沦被替换,凤小桐(余少群饰)的虞姬一舞成泣,皆以荒诞致敬真实。

戏外洪大帅退场、蓝大帅登台,城池换旗,象征的是时代更替中的命运轮回。

整部影片,以“台上台下皆戏台”的结构,把观众带入一场关于信仰、坚持、与荒诞现实的深度对话中。

《戏台》笑中带泪、荒诞之中见人心,它不是一场娱乐的狂欢,而是一种关于“戏”与“人”的沉思。

那句“你没规矩”的怒吼,是戏班对乱世的控诉;侯喜亭撞墙的一幕,是艺术家对尊严的最后守望。

观众不只是在看戏,他们在看一个时代的影子,也在看那些仍愿坚守信念的人如何挺过荒唐的现实。

为什么《戏台》没有爆火?有网友说它太“干净”了。

没有网络热梗,没有流量明星,也没有反转桥段,只有一个用心做出来的故事。

一群真正热爱表演的人,一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

当黄渤为练一个亮相摔伤旧疾、余少群勒头过久几近晕厥、陈佩斯拒绝用替身撞柱子,观众看到的不是“敬业”二字的标签,而是这群人对“戏比天大”的共同信仰。

《戏台》的美术、戏服,道具,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甚至300个群众演员手中拿的戏单也以1925年版本复刻。

这不是一场现代喜剧,这是一部关于尊严的电影。

《戏台》不是“主角翻红”的手段,也不是“老艺人卖情怀”的噱头,它是一个演员对观众的承诺,是一个创作者对艺术的坚守。

陈佩斯没有批评流量市场、没有抱怨排片,他只是一遍遍向观众鞠躬,说“对不起没让你们早点看到。”

这份低姿态,也正是这部“干净喜剧”最动人的地方。

陈佩斯用《戏台》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喜剧,从来不只有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爆梗密集的段子集合,也可以是沉淀半生的艺术表达。

预测3.6亿的票房,或许不能让这部电影跻身暑期档爆款行列。

但它足以让后人记住,一个老艺术家曾经逆流而上,在喧嚣的时代中,用他的真诚,说出了“戏比天大”这四个字。

结语

朱时茂评价陈佩斯只有一个字“倔”。

即使不迎合,他也要留下自己的作品,即使沉默,他也不在艺术上妥协。

有人为戏低头,有人因戏挺直腰板。

喜剧这条大道,陈佩斯走得不孤单。

陈佩斯电影《戏台》今日上映——大象新闻

半岛人物|抵押房产,五次被投资方放鸽子,票房从26万逆袭至6000万……陈佩斯:戏台之上,风骨未改——半岛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