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现场
7月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周口师范学院主办,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承办的“文脉守望——张伯驹潘素艺术文献研究暨书法作品巡展・重庆站”在重庆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本次展览以重庆为重要节点,延续对张伯驹、潘素夫妇艺术遗产的深度挖掘,通过文献与书法作品的多维呈现,搭建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为山城观众献上一席浸润文脉的艺术盛宴。
部分嘉宾合影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书记、馆长(院长)王发荣提道,张伯驹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集文物鉴藏、诗词创作、书画创作、戏曲研究等诸多才能于一身,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些凝结着先贤智慧的艺术珍品与文献资料跨越南北来到重庆,让观众感受到了先生的文脉守望,更在文献典籍中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年轮。
展览现场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漆钢指出,重庆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节点,曾是张伯驹抗战时期守护文脉的“温暖驿站”。他表示:“张伯驹‘予所收蓄,永存吾土’的信念,与重庆人民坚韧不拔的文化坚守精神高度契合。本次展览落地重庆,既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对巴渝文脉传承的激励。”
张伯驹的外孙女楼朋竹作为亲属代表,分享了家族记忆中姥爷张伯驹“以笔墨为生命”的日常,以及与姥姥潘素“书房唱和、共研艺道”的温情场景。她特别提道:“重庆是姥爷守护文脉征程中的重要一站,今天这些作品回到这里,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八十载的文化接力。”
展览现场
周口师范学院校长张宝强介绍了该院深耕张伯驹研究的成果,他讲道:“作为先生家乡的高校,我们成立张伯驹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是要让‘文脉守望’精神薪火相传。”
本次展览以“文脉守望”为主题,展出的作品包括张伯驹的书法作品29件、绘画作品7件,潘素的绘画作品11件,当代书法名家书写的张伯驹诗词作品91件,以及张伯驹相关文献资料30件等。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张伯驹 《临王羲之阁帖》 纸本行书 104cm×31cm 1930年
张伯驹 《红梅》 纸本设色 67cm×34cm
张伯驹 《战鼓寿筳十二言联》 纸本行书 138cm×35cm×2 1976年
张伯驹 《墨竹图》 纸本墨笔 69cm×41cm 1981年
张伯驹 《老干疏花》 纸本墨笔 67cm×32.5cm 1981年
潘素 《云峰红林》 绢本设色 40cm×28.5cm
潘素 《青山红松图》 绢本设色 46.6cm×80.2cm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