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 | 周顺恺:写心载道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5 23:03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中国美术报》第 404期 时代人物

导读

·周顺恺:写心载道

Zhou Shunkai: Painting with Heart and Carrying the Ultimate Truth

·周顺恺:历史画创作的情感与温度 ——我的创作随想

The Emotions and Temperature in Historical Painting Creation: My Creative Thoughts

·感悟伟大灵魂  赞颂人性光辉——众家评说周顺恺艺术

Comprehending Great Souls, Praising the Radiance of Humanity: Critics’Comments on Zhou Shunkai's Art

·一件难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关于中国画《最后的嘱托》

A Rare Historical Figure Painting Work: On the Chinese Painting“Final Instructions”


周顺恺简历

周顺恺,回族,1950年生于重庆渝中,一级美术师。历任重庆画院院长和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第四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现为重庆画院名誉院长、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Zhou Shunkai, a Hui ethnic artist born in 1950 in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is a firstclass artist.He has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of Chongqing Painting Academy, Chairman of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ociety, Vice Chairman of Chongqing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the 7th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and a member of the 4th Chinese Painting Art Committee. Currently, he holds honorary positions as President of Chongqing Painting Academy, Honorary Chairman of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ociety,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History,and Chongqing Municipal Leading Expert in Academia and Technology. He is also an expert enjoying special government allowance from the State Council. His works have been exhibited in national art exhibitions dozens of times and have won multiple awards. His works are collected by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 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周顺恺:写心载道

Zhou Shunkai: Painting with Heart and Carrying the Ultimate Truth

【编者按】自 1983 年加入重庆国画院(现重庆画院)以来,周顺恺担任过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名誉院长,他的职业生涯见证了重庆画院从成长到成熟的每一步。为了深入研究和展示周顺恺的艺术成就及其对画院发展的重要贡献,“重庆画院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写心载道·周顺恺艺术研究文献展”将于8月18日至9月18 日在重庆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其个人作品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对其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画院学术建设、加强创作研究队伍建设以及参与重庆美术馆新馆筹建工作的肯定。

在展览即将举办之际,《中国美术报》本期“时代人物”聚焦周顺恺——这位为重庆画院的发展与壮大贡献了 40 年心血的杰出艺术家。周顺恺的艺术之路,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繁荣的一个缩影。“写心载道”不仅是对周顺恺艺术生涯的高度概括,也象征着一代代艺术工作者追求真善美的不懈努力。通过我们的梳理,期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一位画院艺术家如何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如何用画笔记录时代变迁、以心灵描绘世间万象。


周顺恺 《告别三峡》 纸本设色 226cm×192cm 2014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历史画创作的情感与温度

——我的创作随想

The Emotions and Temperature in Historical Painting Creation: My Creative Thoughts

周顺恺

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出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杰出人物所彰显的精神气质的关注,对历史画尤其是历史人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海军学习绘画期间,受到李宝林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研究前辈大师的绘画传统中,被俄罗斯油画家和中国前辈画家创作的历史画卷所感染,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以及中国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盛烈的《八女投江》、潘鹤的《艰苦岁月》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俄罗斯绘画艺术所特有的历史厚重感和20世纪中期中国主题绘画艺术的典型性和崇高感在我心底深深扎根。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我中国画历史画的创作观。


周顺恺 《杜甫》 纸本设色 137cm×136cm 2017 年 (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览”)


周顺恺 《巴金》 纸本设色 168.5cm×162cm 2003年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我喜爱徐悲鸿、蒋兆和的人物画。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人的命运,在艺术表现上不是玩弄形式技巧、不是玩弄笔墨游戏,而是在深刻地认识人、分析人的基础上去刻画人的外形和内心世界。人非草木,是有社会属性的、是有精神和思想的。我认为,徒具形式而无内在精神的人物画只能算是躯壳作品,无论漂亮的躯壳或丑陋的躯壳都不是人物画发展的正道。只有努力体验和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心写心,方能准确把握每个人的不同的精神气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典型个性。


周顺恺 《鲁迅先生》 纸本设色 179cm×124cm 2020年 (入选“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我画过几幅历史人物画,如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最后的嘱托》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东渡黄河》等。历史画的创作实践让我体会到:一幅好的历史画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表现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在涉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上,画家作品的构思离不开对历史事件、背景、史料的准确分析研究。在尊重历史史料的前提下,美术创作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提炼、概括、集中来再现真实可信形象的审美特征,并可以因此具有史料甚至摄影照片所不能达到的深刻性,从而更接近历史的真实。画家较高的思想修养、境界,较丰富的历史知识、较强的画面意境创造能力和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能力,是完成一幅好的历史画作品的必要条件,这对于主题的深化和意境的创造都至关重要。历史画应着力于表现在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其表现形式虽然可以运用象征等手法,但叙事性、情节性仍然是历史画的重要特征。创作实践告诉我,历史画不仅要反映具体事件的客观真实性,还应融入和强化其内在的情感与温度。因此,画家在构思、选材和笔墨语言形式的思考上,应尽可能以情感作为贯穿的主线。唯“情”方能感人,是艺术的生命所在;画的精神内涵仰赖于“情”的潜移默化,离开了以情动人的温度,剩下的就是冷冰冰的“事件”。我创作中国画《最后的嘱托》,正是力求避免和摆脱简单地图说历史,而是通过刻画周恩来总理病危时与邓小平同志紧握双手、殷殷嘱托的情节,表达难以言表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这是超越尘世的大情感和大情怀。叙事和情节承载主题,同时活跃画面,更可以成为连接人物情感的纽带。在历史画中注入深沉厚重的情感和炽热的温度,不仅可以抚慰心灵、温润心田、激荡心潮,调动观者的情绪,更可以增强画面真切的历史具体性。


周顺恺 《纤夫》 纸本设色 294cm×106.5cm 1997年

感悟伟大灵魂  赞颂人性光辉

——众家评说周顺恺艺术

Comprehending Great Souls, Praising the Radiance of Humanity:

Critics’Comments on Zhou Shunkai's Art


关山月写给周顺恺的信

关山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周顺恺同志,你是第九届全国美展的获奖者,祝贺你的成功!你的创作道路和方向是正确而难得的,希望你为此继续努力奋斗,更上一层楼。

刘文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创作是艰辛的,坚持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家更艰辛,当一个好的人物画家,更是千辛万苦。画家只有长期与生活、与人民相处,与人民交朋友,才能够真正懂得为什么要画画、怎样画画。只有把生活和人民放在心中的画家,才能够画出受人们欢迎的作品。周顺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坚持人物画的创造个性,是一位有影响的画家,希望坚持下去,不断创作、不断提高。

李焕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周顺恺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聚焦于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大题材,从朱德在长征时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到1975年,周恩来总理病重之际作出“最后的嘱托”的故事,以及鲁迅、徐悲鸿、巴金,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气节楷模苏武、“诗圣”杜甫等。由此看得出,周顺恺的思想触角紧密相连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他的绘画不仅反映历史,更映射着时代的审美趋向;其绘画作品以炽热的激情感悟伟大灵魂,颂扬人性光辉。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极大地解放了文艺生产力,文艺界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周顺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致力于表现中国人民在崛起过程中所展现的内在精神力量,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专家的肯定。


周顺恺 《童叟图》 纸本设色 96cm×81cm 1994年 辑入《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王伯敏编)

李宝林(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数十年来,周顺恺历经风雨一路走来,在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道路上坚持至今,实属不易。他所创作的《巴金》《鲁迅先生》《苏武牧羊》《铮铮铁骨》,还有历史画《最后的嘱托》,都在中国美术界获得了高度认可与崇高荣誉。周顺恺是一位学者型画家,勤于思考、专注创作、博采众长,精于概括和总结。他创作的《铮铮铁骨》和《巴金》都是极为成功之作,真正达到了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境界。《铮铮铁骨》对人物刻画深刻入微,笔墨生动简练,精准呈现了朱老总那铮铮铁骨的气势、朴实厚重的一代将帅气质和强大人格力量。《巴金》则通过对作家巴金形象的深度刻画及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充分展现了他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意境创造方面的深厚功力。他的画作简练中蕴含丰富,沉稳中透出生机;不浮躁,不随波逐流,不为时尚所左右,不为商品大潮所裹挟。他始终钟情于重大题材的创作,潜心研究,全力以赴,这在当今画坛尤为难能可贵。

马振声(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画讲究气象,有阴阳、刚柔、大小、清浊之分。顺恺的人物画则刚柔相济、淳厚大方,自有一种大气象。他是一个惯于从大处着眼的人,在作品构思和意境的营造上追求大情感、大境界的表达,朋友们戏称他为“没有进过美术学院的学院派”。他悟性高、路子正、善思考,性格比较内向,谨言慎行。关山月先生曾肯定他坚持的创作方向是“正确而难得的”。周顺恺的笔墨透出一种坚韧、挺拔、苦涩的质感,此很难得;无论从他的人生体验,到他所表现的人物对象的个性,其笔墨语言都有着坚实基础。顺恺的笔墨毫无油滑习气,皆为表现主题服务,落笔沉稳肯定而厚重、含蓄而松动,善以提炼概括的笔墨,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周顺恺 《尼泊尔五月之二》 纸本设色 89cm×96cm 1998年


周顺恺 《尼泊尔五月之三》 纸本设色 89cm×95cm 1998年


周顺恺 《加德满都的雕像》 纸本设色 90cm×95cm 1998年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顺恺继承了我们20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水墨写实风格传统和精神,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人物画家。他的特点是造型严谨,笔墨凝练、遒劲,形象个性鲜明,人物鲜活,注意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形象的历史记忆里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正气。周顺恺作品里有一种显著的特点,就是英雄情节与平民气质的结合。他的历史人物画非常严肃、有重大的意义,又是从生活中来。他画画的过程就是去学习革命传统,感受历史创造,所以能表现出历史的厚重,在形象上和笔墨上都很大气,很醇厚、平实。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周顺恺在创作上着力从人的内心深处去挖掘,这是特别值得肯定的。比如《最后的嘱托》,人物之间的情感交融就凝聚在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的两双手之上,这把“钥匙”运用得极为精妙。画作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画家显然做了深入思考。《告别三峡》中,将人物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与对未来既怀着希望又心存羁绊的复杂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品读顺恺《巴金》等肖像画作,使我联想到“内美”“写心”这些传统美学概念。其因在于画家着意之处正是对象之内美,画家所写非仅为对象之形,而是对象之心、之内质、之神韵。对于巴金来说,就是历经人生的淘洗与感悟,就是他毕生追寻的“生之目的”——“丰富的、横溢的生命”。我们在静赏此画时,既感悟到了画家对巴金的理解,亦感悟到了巴金那独特的生命律动,这即是感悟到了内美,此乃画家成功实现由形及神再及心之升华所致。他的用笔独树一帜,“硬线见风骨,涩笔写悲情”。我觉得他的用笔是苍涩的,绝无油滑甜俗之气。“涩笔写悲情”体现的是一种深沉情绪,此点是中国人物画中特别需要肯定和提倡的。


周顺恺 《天地之间》 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08年(入选 “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

冯远(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周顺恺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这些年来,他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我在全国多个大型美术展览评选作品时,总能看到周顺恺带来一些扎实、严谨地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尽管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流行的艺术形式也在变,周顺恺给我的印象却是始终保持着他淳朴、扎实、严谨的画风,而且坚持用较为传统、色彩相对单纯的水墨技法来表现写实的现实主义题材。这些年来,他笔下既有杰出人物,也有普通工农大众——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周顺恺在创作中情感投入饱满,人物形象刻画细致深入、笔墨精练,笔法中正刚劲、大气磅礴。这么多年来,在中国画人物画的同行中,大家对他的评价甚高。

王明明(北京画院原院长):周顺恺始终关注着人类的命运与大众的生活。他的人文情怀滋养了他的艺术,其风格随之自然而成。他用心刻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情韵与神采;他深入传统, 又把握了中国画的精髓。观其作品可见,他践行的是艺术的大道,承续了前辈大师所追求的那些平实、概括、含蓄、厚重、传神的特质,在描绘人物的过程中自然传达了他的情思与追求。他的作品是耐人寻味的。

吴长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顺恺继承蒋兆和“传神写心”的创作精神,注重人物造型,以“骨法用笔”为原则,注重笔墨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把握住人物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生命的整体关系,在重大题材和历史人物作品的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周顺恺的作品“摄情”为重,刻画人的感情世界,以情动人,深刻地体现了人生状态和社会形态,给人们留下了时代变化和历史记忆。读周顺恺的历史人物画作品,可以体悟历史、思接千载。在那些不畏困厄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坚韧不拔的革命领袖、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民大众的艺术形象中,不但突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典型的性格特点,而且显露着昂扬而阳刚的精神气象,渗透着内在的力度。


周顺恺 《书写非洲》 纸本设色 204.5cm×167cm 2019年

田黎明 (中国画学会会长):周顺恺的创作体现了时代的使命与人文的自觉,展现了深刻的时代人文精神内涵。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创作者,在作画、做人、做事方面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在其作品中能够感知到他的人格魅力。

周顺恺的主题创作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他的笔墨语言、人物造型以及整体画法所呈现出的主题化风格,构成了“顺恺式”主题创作在造型与笔墨上的独特风格。他的艺术语言具有一以贯之的连贯性,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这种稳定的创作状态。今天再读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依然能深深打动我们。例如他1999年创作的《最后的嘱托》,是塑造领袖形象的经典力作。该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每次欣赏都能触动心灵,令我们内心为之感动。


周顺恺 《重庆骑手》 纸本设色 222cm×197cm 2024年

一件难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

——关于中国画《最后的嘱托》

A Rare Historical Figure Painting Work: On the Chinese Painting“Final Instructions”

孙克

历史人物画《最后的嘱托》是画家周顺恺于1999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入选了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这是20世纪将结束之际,中国画历史人物画创作中很重要也很成功的一件作品。


周顺恺 《最后的嘱托》 纸本设色 200cm×193cm 1999年 (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往往有些当时或不为人注意的瞬间,经历史的证明是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一刻,因而为后人所铭记传诵。古代的历史遥远而渺茫,只有传说与记载,没有任何形象记录;即使近代科技发达,声像记录手段完备,亦有许多历史人事未能留下形象资料。所以,绘画便能发挥重现历史情景的功能。不唯如此,成功的作品经艺术家的天才匠心,往往较照片更精彩。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以其艺术真实性,概括地、集中地描绘了伟大的历史,具有摄影照片不能达到的深刻性,从而更具有历史真实性。周顺恺创作的《最后的嘱托》便是这样一件重现历史瞬间的作品。由于它的题材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当它出现在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汕头)评选会上时,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也成为此届全国美展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作品,并经关山月先生认可获得“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的殊荣。

美术创作更以其独具的再现真实可信的形象审美特性而占有优势。周顺恺的《最后的嘱托》取材于人们熟知的历史瞬间: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进行最后一次手术前和邓小平同志谈话的情景。此作成功之处在于运用艺术概括的手法,简洁、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场景,为后来的观众留下了充满壮烈悲情和正义精神的历史一幕。那样一种集人民利益和国家前途的焦虑、沉重的心情,在画家的笔下,在他创造的历史氛围、形象、表情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最后的嘱托》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周恩来病中清瘦的面容,他的目光与充满关怀的邓小平做无声的交流。画面上的邓颖超、叶剑英、李先念表情凝重,对他们的刻画表现,加强了画面的真切的历史性。

画家周顺恺艺术功力深厚扎实,在人物画创作中没有避重就轻,相反,他敢于涉险犯难,不仅直取这一沉重的历史画面,而且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概括、具体、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熟知的革命领袖们的形象,造型严谨、准确、生动。他充分运用中国画的线条和水墨淡彩的功能,在生宣纸上勾勒形象,特别着重脸部和手部的细腻深入的表现;其他服饰、道具则相对简略;背景空间不着一笔,使主题突出,尽显中国画“计白当黑”之特长。

(作者系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副会长)


周顺恺 《苏武牧羊》 纸本设色 207cm×153cm 2024 年

往期链接: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王密林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