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回库,后会有期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5 11:03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在“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展,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久违亮相。因文物保护需要,这件国宝即将展满1个月,于7月28日回归库房

PART.01

PART.02

PART.03

国宝档案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是安徽博物院唯一不常在展的国宝。它来自一份特殊的捐赠。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安徽屯溪古籍书店一位叫章馨吾的先生带来一件漆盒,安徽博物院与“张成造”漆盒的缘分由此展开。


PART.01

PART.02

PART.03

雕漆名家


张成,出生于元代末年的嘉兴,因一门雕漆技艺,成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漆工名匠,对后世雕漆技艺产生深厚的影响。与他齐名的雕漆名匠还有杨茂,以剔红工艺得名。此外,元末剔红名家张敏德,沿袭了张成雕漆的技法,更加追求精细,从其传世作品“剔红赏花图漆盒”中可见一斑。而张成之子张德刚,于明代御用漆器官办作坊“果园厂”掌管漆器生产,继续传习父辈技艺。

此时的徽州漆艺进入繁荣阶段。文献记载的徽州漆艺名匠就有黄成和方信川,一个精通剔红,一个擅长嵌螺钿。其中黄成的剔红作品“花果人物刀法,以圆活清朗著称”。除此,他还在总结漆工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写成《髹饰录》,将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与髹漆工艺融会贯通,成为髹漆技艺传承创新的理论之本。

PART.01

PART.02

PART.03

工艺探微

剔犀,在胎骨上用二色或三色漆相间髹涂,雕刻后图案剖面呈现相间线纹的工艺。因剖面显露的色层与犀牛角横断面的肌理相似而得名,又因多雕饰云纹,亦称“云雕”。

元代雕漆基本沿袭宋代风格,浑厚圆润、不露刀锋。“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采用黑、红两色漆,相间髹漆约百道。刀口断面三道朱漆线条,曼妙规整,气韵自然。满雕的如意云纹,刀口深峻近底,却藏锋圆润,正在于张成的雕漆技法:堆漆肥厚,运刀圆润,藏锋回旋,打磨光滑。




历经700载,“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仍亮泽莹润,是“乌间朱线”的“魔法”,也在于匠人刀尖上的“乾坤”。在展出的最后几天,期待观众与国宝的目光交汇。“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再会!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

展览时间:2025年6月28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蜀山馆5F临时展厅

主办单位:淮北市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

供稿:何倩

编辑:何瑶

审核:孟倩

终审:季永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