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解脱”道尽王楚钦的心结。
他在镜头前再次回顾那场世乒赛男单决赛时,语气中却少了喜悦,多了克制。
短短“解脱”二字背后,是压力的宣泄,是自我证明的回应。
1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之后,中国乒乓男队的更替趋势愈发明显。
伴随马龙、樊振东等老将逐步淡出主力阵容,外界对新的“接班人”寄予全部的期待。
王楚钦从技术实力到战术地位,顺势成为了最有可能承担大任的人选。
2021年东京奥运会,他以年轻面孔亮相,虽未担当主力,但已显露出锋芒。
之后在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上王楚钦成就四冠王,迅速成为媒体和粉丝争相称赞的“新王储”。
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稳步走高的晋升通道,而是一场沉重的“试炼”。
巴黎奥运会上,王楚钦男单第二轮失利,让所有的掌声戛然而止。
断裂的球拍、肩膀的旧伤、密集的赛程叠加成为他人生最为狼狈的现场。
尤其是在巴黎奥运会上,他输给了此前交手11次仅输一次的小莫。
外界无法接受一个在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种子选手竟然止步奥运会32强。
而巴黎奥运会后的WTT赛事王楚钦也接连遭遇失利,更是在澳门世界杯半决赛中负于巴西名将雨果无缘决赛。
赛后,铺天盖地的批评舆论扑面而来,不给王楚钦任何喘息的机会。
无数评论在网络中扩散,“难扛大旗”、“压力之下不堪一击”的标签迅速贴在他的身上。
王楚钦自己也曾在采访中坦言,那几个月几乎每天都在怀疑自己,也曾翻看负面言论,怕“捧杀”、更怕“指责”。
教练组安慰他、朋友陪伴他,最终他还是靠自己咬牙挺过了那段最灰暗的时光。
他开始“屏蔽”所有社交平台,将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和复盘上。
他开始重新训练,他开始练习副拍,不断重复副拍的基础动作,从正手攻到反手拧拉,把失误最小化。
别人眼中无聊的肌肉记忆,他却一遍遍练到凌晨。
王楚钦走出低谷的第一个信号,是去年11月夺得WTT总决赛男单冠军,那是他时隔奥运会半年再夺男单冠军。
外界还未完全转变对他的态度,他自己却已在心态上完成了转身。
2
多哈世乒赛开始前,他并未发表豪言,只是默默接受备战训练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直到决赛,人们才惊觉那个曾经被断拍摧毁信心的男孩已经完成了蜕变。
一场4:1的胜利酣畅淋漓,将他送上了世乒赛男单的巅峰。
他仰头长笑,笑声中不再是狂喜,而是如释重负的坦然。
赛后,他只用了两个字回应那场比赛:解脱。
两个字,道尽王楚钦近一年的沉浮。
许多时候,竞技体育的残酷并不在于胜负,而在于横在眼前的“参照物”。
王楚钦的“标尺”,从未说出口,但所有人都知道是樊振东。
这位离开国家队积分排名体系的“大满贯”选手,一直是他成长道路上的影子。
2023年的德班世乒赛,王楚钦在决赛不敌的,正是樊振东。
两人多次交手、王楚钦多次错失,这种由近及远的距离感,成为他心理的一道坎。
加上媒体不厌其烦地将两人数据一一对比,粉丝也不断在论坛掀起“东哥更稳”或“王楚钦更拼”的讨论。
王楚钦却在所有采访中,从未主动提到过樊振东的名字。
可他说出口的每一个“我还不够”、“我得继续努力”、“我不是最好”,听起来句句都像在对老大哥的自省式回应。
这一次,在多哈世乒赛夺冠后,王楚钦依旧没有提到退出国际乒联世界排名的樊振东。
在面对采访被问及是否有压力时,他却回答:“我知道大家在期待我。”
而那份期待,从某种角度看,正是樊振东留下的空位。
如今,樊振东远赴德国,在海外俱乐部找回比赛节奏。
王楚钦在国内,承受着每日都可能被拿来比较的巨大压力。
如今的他已经学会忽视了外界的声音,心无旁骛的把所以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和比赛中。
他不是谁的代替品,他只是王楚钦自己。
哪怕再难,他也会一步步爬上顶峰。
那不只是属于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尊严。
3
在多哈世乒赛决赛中,王楚钦不仅赢下了对手,更跨越了自己。
比赛中,他又一次遇到球拍问题,几乎重演巴黎一幕。
但这次,他挥舞着副牌,照样打出精彩得分。
赛后,许多人称赞他的最大进步,不仅是胜利,更是面对突发状况的成熟。
从那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怕输”的少年。
他明白,作为主力,最需要的是抗压能力,而不是完美无缺。
正如教练王皓所说:“不是每场比赛都赢,但要每次都能站起来。”
多哈世乒赛,王楚钦承担了林诗栋与梁靖崑相继出局后的夺冠任务。
每一分的丢失,都可能丢掉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尊严。
王楚钦顶着巨大压力,做到了攻防有序、情绪稳定,以一己之力守住了属于中国队的冠军。
夺冠后,他在王皓耳边说了五个字:我答应你的。
这是一种国乒精神的传承。
就在多哈世乒赛之后不久的7月,王楚钦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赛场。
这一战,他再次站上WTT大满贯男单决赛的舞台,面对的是熟悉的对手张本智和。
比赛的氛围与以往大不相同。
过去的他,在面对外协强手时,常常显得过于谨慎,尤其在关键球处理上,总是透出一丝犹豫。
而这一次,他从第一局起就牢牢掌控节奏。
最终成功压制对手,夺得WTT美国大满贯男单冠军。
这是他继多哈夺冠之后,再度站上世界级赛事的最高领奖台。
而他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挑战。
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走下领奖台,一切重新开始,训练室里的汗水才是常态。”
他不奢望所有人理解,但希望所有人看到他的努力。
结语
成长的意义不在于赶超谁,而在于传承。
王楚钦不必成为谁,也终将成为他自己。
中国乒乓球队精神的延续方式,不靠喧哗,靠的是运动员每一拍的坚持。
王楚钦说基本屏蔽了所有社交软件——环球网
王楚钦说输给雨果的打击很沉重——现代快报
王楚钦回应怎样面对外界压力:这些压力都和站上赛场的自己没关系——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