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彩陶遇见红领巾:泰安万官路学子在大汶口博物馆播撒文明火种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5 05:33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通讯员 王晓

在炎炎夏日的暑假时光里,泰安万官路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将大汶口文化这颗璀璨的文明明珠,巧妙地融入到学生的暑期生活之中。学校精心设计的“小小讲解员”项目,让学生们在博物馆讲解中加深对大汶口文化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讲解服务,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洗礼,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文明的魅力,在体验中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三厘米的距离:触摸文明的温度

七月的大汶口博物馆里,11岁的王启泽正踮脚调整展柜前的讲解牌,阳光透过玻璃门落在她胸前的红领巾上,与展柜里距今6000年的白陶鬶交相辉映。用童声为往来游客打开了一扇通往大汶口文化的时空之门。

“大家看这个带角的'怪壶',肚子圆圆的能装酒,三个脚站得稳稳的!”在新石器时代展区,三年级五班学生吕若曦半蹲身子,让自己的视线与展柜里的白陶鬶保持水平。为了讲清它的相关知识,她已经自学了好几天,还在家用黏土做了个迷你仿制品。


五千年的问答:童声里的文明解码

"为什么这个彩陶豆上要画八角星呀?"面对游客的提问,10岁的宋世佳熟练地翻开笔记本,指着自己画的星星图案解释:"因为古人觉得星星很神秘,把喜欢的图案画在吃饭的碗上!"这个问题他曾答不上来,但是在博物馆实践学习时他专门的老师,终于明白"对称的花纹看起来最舒服"。

永不闭馆的课堂:从讲解台到汶河岸

志愿服务不止于展厅。这个暑假,学生们会带着"文物复刻包"走进社区。在万官社区活动中心,他们教小朋友用陶土制作"迷你八角星彩陶豆",三年级的张靓瑜边揉泥巴边说:"古人在上面画星星,我们今天画笑脸,都是给陶器做装饰呀!"

博物馆游客们看着这群孩子,眼里满是感慨:"他们不是在背诵知识,是在和文明交朋友。王晨曦说:“现在看到天上的星星,会想起彩陶豆上的八角星——这就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样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