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凯:农作物的“全科医生”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7-25 00:39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在农村,农民群众生病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村医。他们可能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没有高超的医技,但离农民最近,最能解农民所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仲凯说:“面对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需求,我们也得像乡村医生一样,做全科医生,快速诊断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着33年党龄的张仲凯主要从事低纬高原植物病毒分类鉴定、病毒与寄主植物的分子细胞学互作机制、高原作物病毒病发生流行成灾机理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简而言之,就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帮助农民解决农作物病毒病害的具体手段,如同乡村医生给病人开药方,只不过张仲凯的“病人”是农作物。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写进农民的丰收账本,这是新时代每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坚守。张仲凯常常自省,也时常对学生们说:“不是你感兴趣什么就研究什么,而是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去研究。”科学研究就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给农作物看病,先要知道有什么病,每种病的病症表现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诊断,对症下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植物病毒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人研究清楚,而且病毒还会不断变异,想消灭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研究病毒的初侵染来源、发病特点、传播方式,找到对应的防治手段。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找到对应的抗病基因,以此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张仲凯说。

  搞农作物病害防治,其实也像打仗一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同的只是“战场”处在微观世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张仲凯和团队建立了基因克隆、毒株纯化、标样冷冻、标准毒株试管苗保存及温室寄主保存等主要作物病毒的立体保存库,构建了我国种类及分离物最多的植物病毒基因库。从云南及相邻省区农作物中分离鉴定出13科17属67种病毒3560个分离株,注册相关基因序列382个。其中,报道植物病毒新种18种,国内新记录种9种;植物布尼亚病毒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16种,占该属病毒全球报道的53%。为抗病毒农作物品种筛选、农作物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制、生物源抗病毒制剂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毒株材料。

  如果说构建作物病毒的立体保存库和植物病毒基因库是“战略”的话,那么借助电子显微镜对病毒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精准诊断就可以说是“战术”。这一“战术”的精度是纳米,即毫米级的百万分之一以上。如果硬要打个恰当的比方,那就好比在一个标准足球场里寻找一粒芝麻。找到了这粒“芝麻”,就能找到病害应对的办法,甚至可以做到提前预防。

  张仲凯告诉记者,植物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和线虫病,其中真菌病最为常见,其次是病毒病,在不同的区域、时间,甚至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病害表现。在云南及其周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冬早春干旱少雨,相对气温较高,这个季节种植的蔬菜等作物病毒病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这是他科学研究中耗费精力最多的领域。

  针对这一问题,张仲凯和团队系统鉴定了为害冬早春蔬菜的主要病毒36种,揭示了病毒优势种在不同区域及蔬菜品种上的变化特征,发现新发生区及苗期早发主要是携带病毒的种子传播,为源头绿色防控提供了依据。

  2023年5月,张仲凯入选云南省“科技副总”,挂靠企业为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张仲凯说:“国家提出要打造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副总’让专家和企业实现了紧密合作,打破了以前的‘两张皮’。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企业。”

  两年多来,张仲凯和团队一直在帮助思农公司建立研发平台和体系,聚焦优良抗病蔬菜品种选育工作,并解决蔬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说,这几年他对产业、企业和农民亟须解决的科技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要破解我国蔬菜产业高价值品种和种子长期受制于国外跨国企业的问题,亟须加强自主创新,在原始创新、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发方面加快国产化。

  张仲凯对种子种苗生产标准化问题同样也有不少担忧。最近几年,总有农户找到研究所,请张仲凯帮忙鉴定作物植株是否带有病毒,因为他们怀疑是种子种苗出了问题。“种百合花的老乡,他买的种球出苗难、植株矮、花头小;种西瓜的老乡,种出的西瓜个头小、畸形瓜多。”张仲凯说,“即便检测出带有病毒,也没有办法证明是种子种苗的问题,土壤、生长环境都有可能是罪魁祸首。如果老乡们可以将采购的种子、种苗留样保存,那就可以直接检测种子和种苗,为大家提供维权依据。”

  张仲凯认为,更关键的是要在种子、种苗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一套科学且严格的标准,从源头上管好,产出安全、优质的种子种苗,才能让农民群众用得放心,见到丰收。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