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经济低迷的样本,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经常被引用。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市和房价暴跌,银行不良债务堆积,企业大批倒闭,经济增速长期徘徊在1%上下,几乎停滞。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日本整体陷入低增长、低通胀的泥淖,仿佛在迷宫中困顿前行。消费不振、投资低迷,整个社会进入被称为“消失的三十年”的漫长停滞期。
总结日本的经验和当下的观察,在经济景气越不佳时,往往有三类行业更具韧性甚至逆势向好:
1、刚需抗周期行业
首先是满足基本生活和社会刚需的行业,不论经济好坏,人们都离不开这些消费。例如医疗健康、养老护理、殡葬服务等“生老病死”相关行业,具有天然的抗周期性,需求不会因为经济低迷就消失。哪怕日子再紧巴,也不能不看病、不养老,也总有人生老病死要办后事。这样带有刚性需求属性的行业,在寒冬中反而显得稳健。
2、结构转型受益行业
第二类是踩中社会结构变迁红利的行业。当宏观增长放缓时,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却在孕育新机会。例如人口老龄化催生出的“银发经济”、少子化和单身潮带火的宠物经济、新技术驱动的线上服务等。这些行业不是靠经济周期吃饭,而是顺应长期趋势,属于“换道超车”,在大环境低迷时依然能乘着结构之风高速前进。
3、心理刚需与自我投资行业
第三类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自我提升的领域。当“大件消费”不景气时,人们反而愿意为取悦自己、提升自己的“小件消费”买单。一支口红、一次小旅行、一本提升技能的网课,都可能成为寒潮中的安慰剂。特别是“精神消费”与“自我投资”相关行业,比如美容化妆、娱乐游戏、职业教育培训、个人提升等,在低迷时期往往逆势走热。原因很简单:经济不好,大房子买不起,但取悦自己的小确幸不能少;前途不明朗,与其坐等,不如投资自己增强竞争力。
当然,以上三类并非绝对泾渭分明,很多逆势发展的赛道往往兼具上述特征。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几个典型行业案例。
在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和殡葬服务正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抹亮色。日本就是前车之鉴。经过失去的三十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近30%,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反而成为经济引擎之一 。
经济越不好,哪些行业反而越好?日本“消失的三十年”早已告诉答案。
当人们不愿生、养不起孩子时,“猫狗双全”成了新的理想生活。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趋势下,宠物经济异军突起,成为日本失落三十年里的隐藏冠军之一。数据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经济越不景气,宠物反而越受欢迎。
在经济低谷期,人们的大宗消费欲望下降,但爱美之心依然高涨,甚至更执着于“小确幸”式的消费。日本在停滞年代里,一个显著现象是物质消费饱和后,居民开始追求“精神富足”和自我形象提升 。资生堂、花王等日本化妆品巨头把握住这一心理,在低迷时期不断推出高端护肤和彩妆新品,满足消费者对“变美”的渴望 。结果,日本高端美容产品逆势热销,成为少数增长亮点之一。
日本“消失的三十年”:经济低迷并不意味着机会消失,反而是检验行业成色和个人智慧的试金石。在一片哀鸿遍野中,总有一些行业逆风生长,那些赛道往往要么关系国计民生、要么踩中时代脉搏、要么直击人心刚需。